返回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者计划(第2/3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各个根据地大大小小的兵工厂数量不少,但绝大部分缺乏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大部分的弹药生产只能依靠手工制造。产量小不说,而且质量也不稳定。

    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下属的工厂不少,但只有十几部民用机器设备。全军各个兵工厂,无一部专业子弹机。除了太行军区的军工部,有几部二手弹底制造机和收口机之外,全军各个兵工厂的普遍依赖土法制造。就连子弹底火的装填,都需要手工來完成。基本上所有的根据地都无法制造新子弹,只能生产复装子弹。

    自身的输造血能力,不能说沒有,却是根本就无法满足部队的发展和需要。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经过日军的大势掠夺,但是当年晋绥军留下的工业底子还在的太原,就成了解决这一困境的首选。

    而此次行动,也不是杨震一时心血來潮。不仅关内各个根据地的军工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就是东北根据地军工生产,现在也急需熟练工人。在眼下日军封锁日趋严密,整个地球都已经打成一团,从华北的平津,华东地区动员工人到东北已经无法进行的情况之下,早在此次战役之前杨震已经打定主意从日军控制区下手。

    实际上早在晋北战役一打响,杨震就盯上了太原城内未撤走的大批熟练工人,以及大量的机器设备。尽管日军大量的掠夺,但那里还幸存一些日军看不上眼,以及为了以战养战而存留的机器设备。

    单单专用子弹机就有好几部,专门为日军第一军生产和制造六五子弹。虽说这些设备普遍使用年限过长,性能并不理想,但基本上还能使用。要是运到陕北,可以大大的加强陕北的军工厂规模。

    这些机器设备,留着只能帮助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炸掉了,又是太可惜了。既然中央要求抗联协助营救太原集中营内关押的被俘人员,不趁着这个机会动手还等到什么时候。己任做了初一,杨震也就不在乎做十五了。

    而眼下正在太原城下苦战的杨继财不知道,其实杜开山找他谈话,是自己的这位大哥授意的。这个人选的选择上,早在接到中央的电报之后,杨震经过反复考虑,就已经圈定了杨继财去执行。

    也就是说,无论他的这个选择是什么,这个任务最后还是会落在他的头上。只不过知道杨继财与杨震关系的杜开山,在谈话的时候委婉了一些。如果杨继财不同意去,杜开山是不会同意的。

    当然当时杜开山,也不知道杨震的手笔可不单单是解救战俘而已。要是早就知道,他打死也不会让杨继财去执行这个任务。现在杜开山知道了自己这个一号为啥要千里迢迢的去太原,但也沒有了改变局面的能力了。

    而此次抗联在太原的行动,只是此次杨震亲自制定的代号为丰收者行动中的一部分。至于规模和投入的兵力,因为受条件限制,与杨震在东北做的同样行动相比,则也是小巫见大巫。

    几乎就在杨继财在太原动手的同一时间,类似的行动在东北的南满,也在同样的开始展开。而借着地利之便,以及动手的工业规模不同,此次计划在东北实施的时候,投入的力量更大,行动的目标也更多。

    只不过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杨震在东北动手,是只抢人、不要设备而已。不像是在太原,连人带设备他都要。在东北的目标,说白了就是奉天各大工厂的工人以及本溪湖的钢铁工人。

    整个南满从奉天到大连,一路上到处都是烟筒耸立的大型工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兵工厂、化学厂、机械制造厂、火车车辆厂等,都是抗联目前急需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些工人如果能够弄到北满,抗联工业规划之中最大的难題,将有百分之八十可以解决。

    尤其是沈阳飞机制造厂的熟练技术工人,可以让抗联建设飞机工业,节省三分之一的培训时间。当然这个飞机制造厂的技术人员都是日本人,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