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2/3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工原料。即便是苏德战场已经进入尾声,但在拉式战斗机的供应上,依旧严格的控制数量。

    无论是抗联提出以现汇购买,还是采取交换的办法,苏联人都不给于任何的回应。即便是提供少量的飞机,也是动作相当的迟缓。苏联眼下都是这个做法,自己行动展开之后,苏联人要是还能提供飞机那就活见鬼了。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提高要求后,出现战斗力上的空白。杨震也只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条是全力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尽快提高航空工业的工艺水平。一条是想办法收集战利品,也就是要寻找替代品。

    德国人到后期生产的飞机,因为原材料来源匮乏,工艺标准也有些下降。但是在德国人扎实的工艺标准之下,下降的相当有限。而且到战争后期,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美英苏空军,再加上严重的缺油,基本上已经无法起飞作战的德国空军,遗弃的那些飞机很多都是崭新的。

    只要能搞来这些飞机,即便都是二手货。但至少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弥补自己有些***的做法而导致的飞机产量不足。要知道德国空军的最终战败,并不是装备完全不如美英苏。这些作战飞机,只要能用就是好的。

    当然这个前提是要有充足的零部件保证,因为德国在战争末期生产的航空发动机,甚至使用寿命只有二十多个小时。没有足够的备用发动机,除非自己抽出精力仿制,否则这些飞机就是搞来也是一堆废铝。

    在杨震的要求之下,抗联的人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几乎走遍了苏占区的每一个角落,这款战斗机使用宝马发动机的每一个生产工厂。并想办法从美英占区着手,搞到了大批的备用发动机和零部件。

    可以说德国本土库存的这款战斗机备用发动机,以及能够找到的所有零部件,都被抗联给搞了回来。并通过黑市军火商人沟通,使用现汇支付的办法,从挪威、丹麦这些未发生地面作战的战场也搞到了一批。

    为了保证这批飞机,能够使用两到三年。甚至抗联的人员,走遍了东线每一处空战发生地,就连被击毁飞机上可用的零部件都拆卸回来。总算想办法在杨震计划全面展开之前,搞来了一大批的替补战斗机。

    到战争结束除了部分雅克九战斗机,以及少量的苏制拉七战斗机之外,整个航空兵部队的战斗机群,基本上已经全部德械化。fw一九零战斗机与me一零九g、k型号,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作战任务。

    没错,杨震在航空工业的某些做法,在很多人眼中看来的确有些过于激进了。在收复抚顺铝厂并恢复部分产能后,杨震坚决要求新生产的雅克九战斗机以及伊尔二强击机,由原来的木制机体改为全铝制造。

    而生产全铝制机体,对东北眼下整体水平并不高的航空工业,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合格的铆工不足,也影响了产能的发挥。这也导致了雅克九战斗机本就不高的产量,只能长期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徘徊。再加上抚顺铝厂点解铝的产量眼下还有限,就更加限制了战斗机产能的上升。

    而为了形成大型飞机的制造能力,杨震推翻了原来暂时先不生产b二十四轰炸机,以及c四七运输机的决定。还是决定小批量生产这两款飞机,以便能尽快的形成大型飞机的生产能力。

    杨震宁愿苦心去收集德国人遗留下来的二手货,或是冒着战斗机产量下降,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风险,也要改为全铝制机体让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毕竟眼下还是战时,一切应该以战时的需求为主。

    全力为了前线,这句口号还是杨震喊出来的。怎么到了航空制造上,这标准就换了?而且飞机全部改为铝制生产,也影响到了其他方面用铝的需求。但在他这个东北局第一书记坚持之下,这个在很多眼中好高骛远的做法,还是硬生生的推行下去了。

    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