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群英荟萃(第1/3页)  三国之江南四大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诸葛瑾居然比阿铨还小一岁,这让阿铨有点接受不了,诸葛瑾在三国里出现,总是一付忠厚长者的风度,这让阿铨觉得他该比阿铨大七八岁才正常。可是眼看着这个叫阿铨世兄向阿铨行礼的诸葛瑾,阿铨不由得就想,是不是自己老了?

    太史慈则与阿铨想象中的年龄差不多,二十七八岁年纪。身高七尺七寸,长着一部很漂亮的胡子,双臂很长,据说这样地手臂适于射箭,所谓猿臂善射。害得阿铨一见面,就想把他弄到手下。可是刘繇肯定是不干,一见面就看出来,那是一个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人。只好先拉关系,以后再说。想来用不了一两年后,小孙策就要回来了,那时候江南稳定,他定然要去荆州对他下手了。到时候,阿铨给他来个渔翁得利。

    潘洪在州牧府中设宴,刘繇诸葛玄等人与柴波等江南文武大员们一起坐,虽然阿铨的官职绝对有资格和他们坐在一起,但是阿铨却跑去招呼贵宾的下属和子女去了。

    当然对于今天的阿铨来说,这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阿铨找来陪酒的,有阿西、王粲、庞统、黄立彰等人,对面则是刘繇的儿子刘基,诸葛玄的儿子诸葛瑾,刘繇的手下太史慈、孙邵、是仪等人。

    席上阿铨问道:“听说子瑜(诸葛瑾的字)还有两位弟弟,何不一同入席?”

    诸葛瑾显得略有些拘谨,施礼道:“二公子休怪,在下两个弟弟尚幼,故而未曾与宴。”

    阿铨想诸葛亮和诸葛均太小,的确不宜出席,便笑道:“原来如此。不过此是家宴,便请来亦无不可。”见阿铨如此重视诸葛家,旁边孙邵等人都露出艳羡的神色来。诸葛瑾再三逊谢推辞不掉,于是吩咐从人把诸葛亮和诸葛均找来。

    当然,不可能为这两个小孩子,大家全在这里干等,阿铨安排酒席,又唤歌舞,一时间也是热热闹闹。江南方诸人还罢了,对面刘繇的子侄属下,面对阿铨总是有总胆战心惊,放不开的样子。阿铨知道这两年随着江南二公子的名头渐响,好多人对阿铨也开始畏惧,虽非阿铨所愿,但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阿铨也不会去强求什么。

    不知什么时候,席上开始唱诗对答。这是王粲的拿手戏,他一手执壶,一手执杯,走到吟一句诗,敬上一杯,饮上一口,不知为什么他对上了孙邵,孙邵和他都是兖州人,此人虽然也以文才著称,在诗词和敏捷上却是比不得王粲,转眼间就被灌的晕乎乎难辩东西。

    而诸葛瑾则被庞统缠住了,两人滔滔的辩论起了经义,经义本非庞统所长,可是他脑子绝佳,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反而好象是他占了上风,不过诸葛瑾虽然话不多,每一句却都说在点子上,两人互有攻守,诸葛瑾辩不倒庞统,庞统想绕晕诸葛瑾却也做不到。他们两个的辩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宴会上越来越热闹,后来连是仪、黄立彰、刘基等人都加入了,竟然变成了诸人共战庞统的局面。可是,小庞统犹无惧色,越说越精彩,抓住众人话语中的漏洞不停反击,有时合纵,有时联横,有时借诸葛瑾地话来攻击黄立彰,有时又借刘基的话来压制是仪。小阿西是个没有机心的,在一旁看得乐呵呵,却知自己本事,不肯加入。而阿铨更是不会趟这汪混水,只是看着笑。

    辩论在王粲参战的那一刻就开始扭转。小庞统所学颇丰,但经义非其所长,而王粲是张俭、蔡邕两位大儒教出来的,他的脑子虽然综合分析能力不算太强,但是他那可怕的记忆力却为小庞统所不及,再加他比庞统大上几岁,接触的人也多,成名也早,一出战就把小庞统稳稳地压制住了。王粲火力十分强大,他几乎可以随意引用各家各派的经义。而且一字不差地把原文背诵出来,滔滔不绝,让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小庞统落了下风,他居然转而攻击这些经学本身,这一下子更热闹了,战场一下子延伸开去。诸子百家,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