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0节道君灭佛,中(第2/4页)  攻约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库上官的那人。

    那人是个不起眼的中年书生。

    追查过去,他的邻居说这个人虽然无亲也似乎无友,平常似乎也没正经事营生,但却总有钱花,人看着也挺有派头。

    可,那人也早不知所踪,或许是死了,也早被灭口了,或许是早转移藏匿到外地去逍遥了。

    但关键突破口终于又有了。

    那人一个在京城的相好娼伎提供了线索,说是她的这位恩客突然有了大钱,那段时间对她出手很阔绰,有一次喝高了还说等他办完这次的大事就有了足够钱财要为她赎身,说得情真意切的。她自不当真,当时还撒娇凑趣逗问了几句,恩客醉昏昏兴奋得意中失口提了个大官的名字,说他其实是专为那大官办脏事的隐形高级幕僚,搞些钱财,小事尔

    在皇帝近似疯狂的严旨和诸权臣联手施压下,办案人员自是有杀错,莫放过,只要我不死,死谁都行,为了早日破案保命什么都敢干,管他大官不大官,追查牵连到了就得立马拿下控制好了,免得又死了断了线索。

    大官确实大,是六部之一的工部尚书。

    这位尚书意外秘密落网后也不知是想畏罪自杀还是到底走露了风声被谋杀,在审前那点时间内仍差点儿没命了,但到底没死成,在皇帝严旨下还想摆谱抗拒,却一看鸟用没有,酷刑一上就露出伪君子软骨子无耻本质乖乖招了。

    这个线一展开

    安庆王

    刑部和大理寺及兵部,三部联合会审的官员日夜不休接连追审下去,听到最终审出个这样的名字,顿时蒙了。

    怎么会是这位主呢

    按理说,是谁倒卖神臂弩也不可能是他呀。

    安庆王府一脉,那可是当今圣上的至亲本枝。安庆王本人也是专门管理皇族内部事务的宗正卿,在朝野名声很好,德高望众。这样身份极特殊的一个顶级贵人居然会擅自倒卖镇国利器近万架,会只为点钱财就不顾祖宗的江山社稷

    他穷疯了不成

    关键是安庆王府不穷啊,光是京畿和外地的良田桑田茶园就不知有多少亩,在京城有那么多好店铺酒楼买卖,何况皇帝还经常关照本家赏赐钱财东西

    太难以置信了。

    涉及到这位王爷,滋事体大,比抓审宰相怕是也更令人忌惮。

    三部主审官深知其中的严重性和厉害,都惊出一身身冷汗,更不敢有丝毫大意和审讯漏洞,反复推敲案情细节,确认无误。实际上若不追究到安庆王头上,这惊天的大案,他们也没招破了。

    根本没有其它可能按旨尽早破案的路子和方向。

    于是,商量后,一咬牙,三主审一齐连夜进宫,把破案结果尽早报给了皇帝赵佶,免得夜长梦多证人再出事。

    三主审大佬其实很头痛汇报这个。

    毕竟只是工部尚书一人空口供认大案主谋是安庆王。

    他们追查审问了这么久,做了这么多细致周密工作,找到了很多线索,可惜却没有一条是真正能有力证明确实是安庆王府与大案有份的。虽是尚书这样的高官供认证词,可要定罪安庆王这样的人物,证据还是太单薄了。

    心里没底,不知皇帝会怎么看。

    若是皇帝压根儿不信,又不肯批准连夜抓捕安庆王火速搜捕王府展开突破审讯,却还要再破案另找主谋,那可难为死人了。

    谁知心里暗暗发苦自认倒霉的三主审官这次却是红运高照,简直是吉神盯着赐福。

    惊恐烦躁的赵佶一看主犯安庆王五个大字,惊愕了,但也只是惊愕了,只是眼睛猛然瞪大了点,绝不是极度震惊的那种大惊失色,也没有质疑结果不相信这个肯定属于意外的答案,似乎皇帝早有预料或早从其它途径知道了点真相,惊愕之后显然很生气,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