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子受初闻太子礼,文丁入葬殷帝陵(第1/2页)  先圣寿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太丁的葬礼,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工监处的陶俑迟迟没有制出来,毕竟时间还是太短了,只有寥寥几天。他们倒是制出了九座小青铜人,暗合九州九鼎之意,与太丁身为殷商帝王的身份相呼应。这九座小青铜人,被放置在帝陵的四周,倒是没有要与太丁一起下葬,陪葬的只有玉石之类的陪葬品。

    当然这一切子受是没有想到的,子受这几天要在国老的指导下,了解基本的宫廷礼仪。

    “太子殿下,你这走路要轻轻的,一定要稳!举止要大方,不要乱动。”国老看着子受活泼乱动的姿态,指点了一下。

    “太子殿下,你这身姿要放低一点,葬礼的时候一定要低着身子!”国老压了压子受的身子,手把手地教子受如何行礼。

    “太子殿下,这稽首礼不是这样的,丧礼不同吉礼,这左手放在右手的外边。”国老将子受的稽首礼纠正着,摆出正确的手势。

    这时候最主要的礼仪是丧服礼仪,一点马虎都不能够,一举一动,子受的每一个小动作都要被国老纠正,这里评点一下,那里批评一下。整整一天,子受都被国老的宫廷礼仪支配,如同提线的木偶人一般。

    子受这一个后世人哪里来这么多的礼仪,有礼貌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讲究礼仪?跟谁讲究礼仪,中华五千年的礼仪早已经随着历史而消逝了,汉服c唐装也许是后世牵强附会出来的。素来有礼仪之邦的国家,也只是礼貌待人,友善接物。子受感觉自己能够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就感觉自己的行为举止很是有水准的。子受的太子之位即将正式确定,而不再是之前口头上的太子敬称,一言一行都被国老严格要求,容不得一点差错。

    就在子受初步学习礼仪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太丁的头七之时,也就是太丁下葬之时。从早上起来,子受就已经穿好了自己的孝服。这丧服制度可是很有讲究的。据记载,“黄帝之时,朴略尚质,行心丧之礼,终身不变”,“唐虞之日,淳朴渐亏,虽行心丧,更以三年为限”,“三王以降,浇伪渐起,故制丧服,以表哀情。”上古三王,到现在还只有两王了,因为周文王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西伯侯,如今又有子受的存在,他西伯侯姬昌还不一定会成为周文王呢。子受如果不想成为一个末代帝王,就必然要和周部对立,是成是败,谁又能说得定呢,也许这就是命运驱使子受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太丁是自己的祖父,而子受作为嫡长孙,是要服斩衰的。至于子启等人本来是不能服斩衰的,却因殷商重视祖先的传统,虽然太丁不是祖先,倒也是前人,于是子启等人也被要求服斩衰裳的。子受在春香等人的帮助下穿好了自己的孝服,子受试了试自己的孝服,只有大小一致,才能显得自己得体大方。因为没有全身镜,子受是看不到自己身穿孝服的样子。在寿王宫中只有小小的铜镜一枚,但也看不到子受整个的样子,照照脸还是可以的。

    子受身穿斩衰裳,手执一根齐胸的竹杖,腰系绞带,头戴冠绳缨,脚上还穿着一双菅屦。从来没有穿过草鞋的子受感觉很新奇,但却不是很舒服,这比胶鞋还感觉难受。也幸好子受还小,脚上穿着的都是用布包裹着布鞋,子受的小脚丫,肉乎乎的,很是小巧玲珑。太丁的葬礼马上要正式举行仪式了,子受就算感觉难受,也只能咬着牙坚持下去,全然就当他体验生活去了,等葬礼仪式结束后也就可以放松一番。

    子受身上穿的斩衰裳就是用每幅三升或三升半的最粗的生麻布制作,都不缝边,简陋粗恶,用以表示哀痛之深。其中二尺二寸为一幅,八十缕为一升。斩衰裳并非贴身穿着,里面还内衬着白色的孝衣,但后来更用麻布片披在身上代替,所以后世就有披麻戴孝的说法。冠绳缨,则指以麻绳为缨的丧冠,冠身也是用粗麻布制作,有时候称作麻冠。子受还未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