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纪大年的想法(第2/3页)  重生无冕之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专题节目,待审查通过后播出。

    10月9日。

    从早上开始就阴云密布,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漫天的狂风裹夹着黄叶席卷过全城,气温骤然下降。

    昨天还穿一件单薄衬衣的温暖天气,今天早上起来就必须要加一件夹克外套御寒了。

    纪大年急匆匆走进办公楼,直奔自己的办公室。

    政法委办公室主任老孟紧随其后。

    进了办公室坐下,纪大年才向老孟挥了挥手:“几家新闻单位的报道材料都汇总过来了?”

    老孟满脸堆笑:“纪书记,宣传部那边过了初审,我们这边做终审,按照您的指示,节后全市各大媒体来一波集中宣传!”

    “我看看稿子。”纪大年笑了笑。

    老孟赶紧将准备好的材料递了过去。

    映入纪大年眼帘的首先是本市党报c日报的稿子。这篇稿子题为《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中队》,应该说这是最中规中矩并且“政治最正确”c“导向最正确”的新闻稿,没有半点问题。

    不过,这样的稿子让纪大年没有仔细看下去的热情。

    他很快就翻起了晚报的稿子《人民在我心中为全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看了半截,他就眉头紧皱起来。

    纪大年抬头望着老孟,微微摇头苦笑:“老孟,日报和晚报的稿子不能说有问题,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我感觉还是太生硬了一些,能不能起到我们设想中的宣传效果?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共鸣呢?”

    “接下来,我们还要推荐他们组建英模报告团在全省进行巡回演讲这样的宣传报道在力度上似乎有些欠缺啊?!”

    老孟点点头,他其实也觉得日报和晚报的稿子太过套路,缺乏他们想要的宣传亮点,并没有总结出重案中队作为基层一线刑侦英模的能够吸引人的地方。

    纪大年说着又低头翻看起最后一篇,也就是北方晨报记者郭阳采写的新闻纪实——《光荣与使命我们在路上——刑侦支队重案中队人物脸谱》。

    引起纪大年注意的是标题,其次是首席记者郭阳的署名。他深吸了一口气,仔细读了下去。

    郭阳这篇新闻纪实说起来别走蹊径。他在重案中队作为一个集体层面的着墨不多,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大老李c纪然c刘涛这些刑侦队员身上。他将每一个人的特点都用平实的文字勾勒出来,三言五语间就在读者面前树立起一个有血有有生活气息但又不乏牺牲奉献精神的人民刑警形象。

    纪大年看着不断点头,赞赏连声。

    “老孟,这篇稿子与众不同,把英模人物脸谱化,每一个都勾勒得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你来看这一段——”

    纪大年指了指其中一段:“乍见这位重案中队的刑警队员,你会对他有这样的印象:身材魁梧,神采如鹰;言语不多,但思维敏捷;文质彬彬,但刚毅果敢”

    纪大年又道:“还有这一段,文字朴实但却画龙点睛。”

    “选择刑警意味着牺牲奉献,选择刑警意味着愧对至亲。多年来,刑侦支队重案中队的干警们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身边有妻儿需要呵护抚养,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在一般人看来很平常,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奢望。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无论严寒酷暑还是烈日炎炎,或者披星戴月,终日奔波忙碌在各类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之中,就是这群人民刑警工作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老孟笑:“纪书记,您说的没错,没有这一段,这篇报道就没有高度。”

    纪大年嘴角噙着一抹笑容:“老孟,晨报这个年轻记者真的不错。你跟宣传部的人沟通一下,就说是我的意见,稿子都没有问题,可以明天统一见报做一波集中宣传。另外,让宣传部把郭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