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5章 贵客临门(第1/2页)  血案迷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除了教学工作,鲁思霞还要帮助梅校长打理一些学校的行政事务。

    就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华夏大学依然开设了200余门专业课,门类齐全,专业广泛。往往一天之内,一个老师要讲授不同的课程,一个教室会有不同的学生來上课,仅安排教师和调度教室,就是一件辛苦细致的工作,为此,鲁思霞要投入很大精力。

    其次,梅校长推崇复合型人才培养,校内常以院、系或院会、系会的名义,频繁主办各种学术活动。讲演的内容广泛,涉及到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教卫生、思想品德修养等。梅教授深谋远虑,通过自己的关系,将很多贤达名流都被请进学堂,作为专家讲演,以陶冶学生性灵,开拓学生视野。当然,接送专家、安排场地,也是鲁思霞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一些长髯飘飘的老教授相比,同为年轻人的小鲁老师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尽管物质生活异常艰苦,学业繁重,但同学们始终不忘作为一名青年学子的责任,在人人大唱抗日救亡歌曲后方,一些有一定音乐素质的同学,纷纷发起组织歌咏团。这些歌咏团队,经常走上街头,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和《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救亡歌曲,鼓舞后方民众的斗志,募集社会捐款献金,支援前方抗战。当然,联系当地政府,落实演出场地,清点上交善款,也是“小鲁”老师份内工作。

    鲁思霞就像一个陀螺一样,每天都忙个不停。在紧张的教学行政工作中,鲁思霞渐渐淡忘了血火峥嵘岁月,开始慢慢适应这种恬淡、甚至有些单调的的老师生活,心里渐渐平静如湖水。

    但还是偶尔会有几块石头打破这种平静,泛起阵阵涟漪。

    首先是鲁思霞从敌我双方的广播里了解到,中美军队高层的矛盾集中爆发,史迪威与蒋中正的关系最终发展成势成水火,罗斯福总统不得不解除史迪威将军印缅战区总司令和中印缅展区参谋长的职务,回国调任本土陆军司令。鲁思霞深为这位意志坚定、不屈不饶的美国将军的黯然离去感到深深惋惜。

    其次就是国内战场依旧是一溃千里。日军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占了贵阳的南大门独山,洗劫了存放在那里的大量军用物资和战略资源,整个独山化作一片火海。大量难民流离失所,涌入贵阳,华夏大学再一次面临迁徙的抉择。鲁思霞无论如何都想不通:在盟军诺曼底成功登陆、苏军反击战节节胜利、太平洋战局完全逆转、日本海军主力全军覆灭之际,中国战场前景还是如此黯淡,看不到一点胜利的曙光。“孙将军!新一军的弟兄们,你们快回來吧!”鲁思霞心里默默念叨。

    2

    一辆吉普车悄然停留在华夏大学门口。车门打开,走下來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

    梅校长亲自在门口迎接,一见來人,顿时满面笑容:“俊如兄!百忙之中,怎敢劳您大驾,前來看望。快里面请,到寒舍一叙”。

    來人正是卫立煌。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卫立煌既无后台又非黄埔嫡系,是一个不多见的“异数”,被人称作“嫡系中的杂牌”,意指部队属于中央军系统,但个人出身沒有什么优势。长期以來,以行伍出身卫立煌形成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和处事方式,无派无系,善于团结不同系统的队伍;老牌资历,新派做法;无论军中的“黄马褂”(黄埔系),还是“陆帽子”(陆大毕业者),甚至地方军阀,卫立煌都能披肝沥胆,真诚相待,处事公道正派,故所有部队都心甘情愿听从他指挥,他也凭借屡屡战功,递升为国民党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

    幽静典雅的禅房内,正飘逸着茶水的清香。鲁思霞早已准备了“都匀毛尖”,等候着贵客临门。

    “哦?小伙子,你也在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