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昏至(第1/3页)  孤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1

    距离尚飞大军入城、将贼首涉收押囹圄,已经过了数日。

    如今,国君大婚,终于如期举行!

    傍晚,落日渐黄,天色将暗,但新郑城中,人们仍在街上,三五成群,聚众而乐。只见新郑城中,人潮涌动,大道喧嚣,恍如白昼之时。今日,他们并未向往常那般,归至家中,关门闭户,上榻休息。而是依旧流连于街头巷尾,嬉戏欢笑,就仿佛明日不需要劳作了一般。群众游于集市,个个兴奋不已。酒令不行,戒严不再,人人皆摩拳擦掌,准备通宵达旦畅饮至天亮。

    国君婚,行昏礼。君王娶妻,是为大昏。

    大昏,即指大婚。自古“婚”与昏通,女为阴,故曰婚。所以,昏礼便是阴礼。所谓婚姻,夫迎妇随,“婿则昏时而迎,妇则因而随之,故婿曰昏,妻曰姻。2”按此制,尊此礼,昏礼当于黄昏之时举行。昼为阳,夜为阴,昏礼有“执烛前导”,取阳往阴来之意。也因此故,而得此名,称之为昏礼。

    昏礼,礼之本也,属五礼之嘉礼3,乃是国政人伦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语有云: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列国皆以姻亲为纽带,昏礼,下涉民事,上关国政,极为重要;而国君大昏庆典,更是重中之重。

    此时,郑宫之中,百官就位,列使来朝。大殿虽已用红绸装点,但毕竟黑墙墨门,黑与红交相辉映,终归是少了几分喜庆,显得庄严肃穆。殿门前,众人各自站好,止行禁声,一片寂静,谁也不敢发出半点声响,都在静待庆典开始。

    前殿万事俱备,而后宫,一众婢女侍从还在忙活。

    “快!快!快呀!”声声催促,一声还比一声急。

    众侍从皆低头踱步,在上吏监督之下,往来急走,各自张罗。他们穿行在宫门与长廊之间,远远看去,就如同繁忙的工蜂,在不辞辛苦的劳碌着,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有人明火掌灯,有人铺毯盖红,有人拾抬物器。好一副众生百态图。如今整个郑宫,人来人往,一派忙乱之景。但乱而不慌,乱中有序,总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他处暂且不管,此时殿前,高台搭好,一切业已就绪。夏老太后带着小公女伯姬,端坐于主坐之上,而郑胡,立于大殿门前,人群正中,台阶之上至高处。他的目光越过殿前广场,俯瞰远处宫门,静待赵公女到来。

    婚聘六礼4,亲迎于庭。虽说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但郑胡毕竟是一国之君,不可能屈尊亲迎。遵从礼制,君王迎娶,需由朝中择一重卿,代为成礼。而此番前去迎亲者,便是百官之首,正卿魏钧。

    吉时已到,可魏钧前去迎接赵公女,迟迟未归。众人无事,只能不停顾盼紧闭的宫门,耐心等待。

    场中,郑胡不催促,也不焦躁,神色淡然,他还略有闲情的整了整身上黑色的玄瑞礼服,正了正头上的爵弁,一点也不紧张心急。

    或许是太过闲了,老太后无事,上下打量了一会郑胡,随即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国君今日为郎,这一身爵弁服,穿在国君身上,真是合身。庄重沉稳,倒是有了几分国君威仪,不再是以前那个小娃娃了。”

    郑胡闻言,谦逊一笑,微微弯腰,答道:“祖母太后过誉,孙儿在祖母太后面前,永远是个晚辈,永远是个娃娃,岂敢摆国君威仪。”

    岂料老太后听完,摇摇头,反驳道:“这叫什么话!国君就是国君,国君今日礼成完婚,那便是成人了5!该是有一国之君的样子。”

    两人正说话,这时,郑宫外门缓缓打开,一大队马车呈竖列,慢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