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4章 游江南(一)(第1/2页)  大明杀破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4章 游江南(一)

    或许是张振岳群发的厚礼起了作用,五天之后,在勋贵大臣们的推动下,崇祯帝颁发了几份张振岳很想要的旨意。

    第一道圣旨是内旨,是委派太监刘若愚出任四川监军太监,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四川境内各路明军多了一个新的老大了。这道旨意沒有太多人注意,甚至连下诏的崇祯帝也不记得有这道旨意了,设立监军是文官们的建议,理由是对付即将入川的张献忠。而委派刘若愚更是王承恩他们定得人选,崇祯帝也沒多问,甚至因为要和杨嗣昌商议军务都沒有单独召见自己委派的这个监军。

    第二道旨意是崇祯帝亲自下得,具体的原因是王承恩在某次散朝之后喜滋滋的问崇祯帝要不要修缮一下乾清宫,理由是内帑现在有了张振岳送來的二百万两银子有钱了。崇祯帝这才想起來,自己这些时日忙于军务,还沒恩赏张振岳的。于是旨意就下來了,这一次是动真格了,不光是张振岳一个,还有萧严、宋小鲁等人一并封赏。

    张振岳受封威国公、挂兵部尚书衔领西南督师加左都御史提调云桂川黔四省征讨招抚事宜,太子少师衔不变。

    萧严受封武威侯、云贵总督、恢复之前因为抢掠蜀王府而被革去的太子少保衔。

    宋小鲁受封定海侯、南洋总督兼右都御史,加封太子少傅衔。

    曹文诏、周遇吉升任总兵,其余人等皆有封赏。

    张振岳临走之前又去了一趟巩永固府邸,无他,就是交待他一件事,如果遇到急难的事情,就去已经更名为威国公府的旧宅,找秦浩。

    张振岳沒打算把整个秘密机构交给秦浩一个人,所以他就给了秦浩一个长期的使命,就守在北京,就在这里领导军情司,哦,现在已经改名了,叫内卫所,在五军都督府的编制表上只是云南地区的一个普通卫所,秦浩的公开职务是锦衣卫千户。

    办妥了这件事情,张振岳就顶着威国公的名号往通州去了,然后在通州上船,走运河去南京了。哦,这可不是休息,而是崇祯帝特旨,许张振岳替西南军到江浙一代采买物资。在崇祯帝眼中西南那就是不毛之地,这样的地方自然是要什么沒什么了,所以大笔一挥准了。如果他知道张振岳已经把西南建设成一个大型军工基地了,估计他就不会放张振岳走了。

    其实真的要采买什么东西的话,张振岳本人是不用來的,这些年大明的进出口贸易差不多就是他一家在做。储备的各种军用物资早就堆得满满的了,张振岳麾下的各级军官也都是高薪养着,为了避免军官喝兵血吃空额,张振岳还专门设立了南洋、西南二大钱庄替麾下的二十万官兵开了户头,大家要薪水自己去领,每月按时划账。

    当然这么多官兵如果一起领薪水,任何钱庄都是支撑不住的,所以在西南地区,张振岳还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率的金融改革。就是发行有防伪标签的银票,这个虽然不是货币,但是可以自由流通,每个府城的分号都可以直接提供现银兑换业务。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小额银票和划账的方式取代了部分白银和铜钱的流通,而云南开挖的铜矿产出的铜将不再浪费在铸造货币上,而是用铸造大炮。

    加上六盘水的煤,这个时代的昆明差不多已经可以和同时代的欧洲大都市比肩了。。。

    在江南,虽然行会制度已经成功的发展壮大,隐隐成为地方上可以左右官府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时间过得有些久了,不少人都不记得当初在江南地区推行行会制度的人是谁呢?至于当初在江南欺压士绅的那位东南总督,还能记得人也不多了。

    但是别人不记得了,复社领袖张溥对张振岳是记得十分清楚的。不仅仅是曾经输给过张振岳,同时还因为这些年,复社能够如此兴旺,能够渐渐左右朝局的一个根本原因,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