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顾虑周全(第1/3页)  春风抚洛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进了十月,天气陡然变凉。天皇的病也像天气一样,每况日下。贞观殿里,李治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武则天得知丈夫不久于人世,整日郁郁寡欢。十月中旬,李治的病情有所好转。头痛病没再犯过,气色也好了许多。只是出现一件怪事,他每日闷坐在殿内,久久不言,像思考着甚么事。

    一日,李治在窗前闷坐。上官婉儿悄悄拉了一下武则天问道:“天后,天皇的病情如何,为何闷闷不乐?”

    武则天解释道:“婉儿放心,胡道长为天皇诊脉。言陛下病情有所好转,为何放心不下?不可疑神疑鬼。”

    “他终日不言不语,却是为何?”

    武则天不由猜度道:“陛下并非不言,他是在想心事!”

    李治的目光向这里投来,吓得二人缄口不语。

    知夫莫若妻,武则天猜对了,李治果然是在想心事。等他想的事有了结论,自然会开口的。

    这一日,李治在龙床上闷坐。武则天走来叫道:“陛下”

    李治抬了一下眼皮,忽然心血来潮。他断断续续地讲道:“媚娘,你坐下。有件军国大事,朕要与你商量。”

    武则天喜出望外地答道:“陛下有话请讲。”

    李治沉思了一阵,坐直了身子道:“朕百年之后,何人可承大统?”

    武则天一惊,马上又平静下来。她想,皇帝驾崩,太子接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天皇如此问话,难道有甚想法?武则天瞄了李治一眼,犹心忡忡地问道:“天皇春秋鼎盛,何言百年之后?”

    瞻望前景,李治潸然泪下。他痛苦地叹道:“虽说朕不算老态龙钟,可沉疴缠身,久治不愈,朕知不久于人世。”

    病人不可太明白,太明白对病情不好。武则天好言相慰道:“陛下不必多心,胡道长说过,到了春天,陛下的病就会好的。”

    李治见武则天绕来绕去,不愿切入正题。他正色道:“病在朕身上,知病莫若朕。早做准备,以免措手不及啊。”

    武则天并非不知李治的病情,只是不愿提及。这一段时日,李治总是胡思乱想。为了安慰天皇,武则天寻思道:“国家制度,岂可更改?到了那个时候,当然太子接位。”

    李治无不担心地叹道:“如此安排,朕放心不下。李显任性、莽撞,难承大统,让他接位,大唐社稷危矣。”

    武则天脸上现出佩服的表情。她在心里说,知子莫若父啊。此话武则天只能在心里说,不敢明言。她心存疑虑地问道:“陛下,不让显儿接位哪个接位?不知天皇有何打算?”

    李治显然有主意。他推心置腹地讲道:“你与朕共执朝政多年,相互了如指掌。皇后英明果断,睿智多才,朕欲传位与你。不知意下如何?”

    武则天平日聪慧练达,此时竟不知如何回话?她想,天到这般时候,天皇如何有此奇思妙想?武则天心慌意乱地问道:“本宫女流之辈,何能为帝?这副重担臣挑不起啊!万万使不得!”

    “如何使不得?”

    武则天识人度事目光敏锐,一眼就看出李治的心思。她并非不愿为帝,而是看到时机尚未成熟。若此时称帝,定会身败名裂。想到此,她果断地答道:“历朝历代哪有女人为帝之先例?再者,本宫是个标新立异之人,做事往往遭大臣反对。迁都一事便是佐证,若无天皇做主,岂能成功?到了哪个时候,何人为本宫做主?”

    听了这话,更坚定了李治的信心。他神情笃定地劝道:“媚娘呀,你也替朕想想,显儿莽撞,不思进取;旦儿柔弱,只知书画。眼下哪有接位的人选?”

    武则天打定主意,不愿此时称帝。为了稳定朝局,仍须打消天皇的念头。她嫣然一笑:“显儿接位,情通理顺。陛下若节外生枝,朝中必然大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