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路遇奇才(第1/3页)  春风抚洛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昨天夜里,武则天心情烦乱,转展反侧,竟然一夜未眠。一天过去了,眼看夜幕又要降临,她仍没一丝睡意。武则天在迎仙宫踱着步子,想到前方的战事,不觉忧心如焚。这时,武三思快步进了门。

    见到武三思,武则天仍然踱着步子。她不紧不慢地问道:三思啊,前线仍没消息?

    “尚无信息。”

    武则天叹息道:“前线若有消息,立刻禀知哀家。”

    “遵旨!”

    “今日进宫何事?”

    武三思双眉一锁,苦不堪言地奏道:“太后,京都的官仓存粮用尽。”

    京都存粮无数,何能用尽?武则天一惊,忧心忡忡地问道:“京都存粮甚多,这么快就用完了?”

    “正是。”

    战前武则天曾经察看过京都的粮仓,那里的存粮多得惊人。如今竟然空了,这该如何是好?武则天不容多想,果断命令道:“三思,传旨地官衙门,命他们到豫州官仓取粮,即刻运往前线,不得有误。若前线断粮,哀家拿你是问!”

    “臣遵旨。”

    武三思出门之后,上官婉儿无声地笑了。武则天见上官婉儿嬉皮笑脸的样子,劈头盖脸地训斥道:“上官婉儿是哀家的心腹,理应心怀社稷,为哀家分忧。如今战事不顺,哀家愁眉不展,你为何发笑?”

    上官婉儿挑逗道:“太后从没把徐敬业看在眼里,为何心急如焚?”

    武则天真拿上官婉儿办法,长叹一声,不得不讲出实情。她发自内心地解释道:“这太后不好当啊,人前一个样,人后又是一个样。若让朝臣看出哀家内心恐慌,朝局岂不大乱?”

    上官婉儿点头道:“太后老成谋国,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人猜不透啊。”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宠爱有加,不由笑骂道:“死妮子,你看透了哀家的心事,切不可外泄于人。”

    上官婉儿调皮地答道:“婉儿遵旨。”

    小李庄位于黄河南岸,依山临水,风景如画。一年前,村里来了一奇人名叫李仙宗。此人识阴阳,知天象,说风是风,说雨是雨。农人的春种秋收有了高人指点,自然得到不少好处。因此,村人对李仙宗倍加尊崇。一日,村头的大树下一伙农人正在用饭,李仙宗从街上走来。他三十多岁,眉清目秀,一副书生打扮。一路走来,念念有词。众人见了,慌忙打招呼:“小神仙,不知何处去?”

    “可曾用饭?”

    李仙宗摇头晃脑地答道:“众人不必忧心,在下哪里也不去,到村外随便走走。”

    一老者上前问道:“老夫有一事不明,请教先生。”

    “请讲。”

    老者心思忡忡地问道:“村人听了先生的话,地里只种油菜,没种麦子。老夫一头的雾水,不知是何道理?”

    见众人围来,李仙宗慌忙解释道:“据在下推算,明年夏天有阵干热风要刮半月之久。此风一刮,麦子全部干枯,届时颗粒不收。”

    众人一惊,进一步问道:“天有不测风雨,干热风如若不来呢?”

    李仙宗也不解释,只是笑道:“若非如此,在下愿加倍赔偿尔等的损失。”

    老者笑了,郑重其事地答道:“不敢,不敢。自从先生来到蔽庄,指点村人春种秋收,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何敢让先生赔偿?”

    李仙宗默然一笑,径向村外走去。

    年关将至,纷纷扬扬的大雪撕棉裂絮地下着,到处白皑皑的一片。宫殿檐下,长着长长的冰柱。宫院里的花草,树木披上了一身银装。武则天心里郁闷,迈步出了迎仙宫。她站在门口叫道:“婉儿,快走。”

    上官婉儿匆匆跑出,手拿一件锦袍。她一边给武则天披上锦袍,一边焦急地问道:“太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