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君明臣贤(第1/3页)  春风抚洛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阴沉沉的,院子里飘的不知是雾还是霾?迎仙宫外一片朦胧。武则天一脸愁容地站在窗前,心里像海潮一样波打浪涌。尽管她斥退武承嗣、武三思,一个疑团仍笼罩在心头。武攸嗣因何而死?武承嗣的说法她不赞成,魏元忠倒是顾全大局的人。说他有意加害武攸嗣,纯属信口开河。但战场上的是是非非,谁能说得清楚?援兵迟到一步,焉有武攸嗣的命在?自己身为皇上,又是武攸嗣的姑母,有责任弄清这件事。至于如何开口?武则天作难了。当面审问,当然不妥,岂不伤了功臣的心?令武则天疑惑的是,魏元忠最清楚这件事,偏偏知情不报。这是为何?武则天心里一动,便有了两全之策。派个魏元忠信得过的人前去询问,岂不顺理成章?让谁去呢?武则天马上想到了狄仁杰。

    武则天正在沉思,上官婉儿进了门。她泣不成声地叫道:“陛下,公主哭着朝这里来了。”

    武则天来不及细想,慌忙向宫外走去。她抽抽咽咽地叫道:“婉儿,快扶公主进宫。”

    片刻之后,上官婉儿扶着太平进了门。

    武则天安排女儿坐下,好言安慰道:“好女儿,坐下歇息片刻。你放心,朕定要审明攸嗣的死因,还历史一个公正。”

    太平双目一轩嚷道:“好糊涂的母亲!”

    武则天一怔问道:“这是何意?”

    太平伤心地叹道:“双方交战,乱马交枪,查一个人的死因,岂非大海捞针?”

    武则天点头答道:“女儿通情达理,朕心甚慰也。朕还不是怕女儿伤心?”

    太平黯然泪下,抽抽咽咽地讲道:“说本宫不伤心是假。攸嗣虽说不济,毕竟是吾的夫君。他一生愚弱,却死得荣耀。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啊。”

    上官婉儿不由对公主刮目相看,她由衷地赞道:“好一个通情达理的公主!”

    太平不采上官婉儿,继续向母亲表白:“魏大人忠心体国,耿耿赤胆。本宫不信他会加害攸嗣,母亲要处以公心,不可为难好人。”

    武则天欣慰地夸道:“女儿与朕同心。常言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契丹兵马,来势汹猛,名将王孝杰尚且惨败。魏元忠却能一战胜之,确实不易啊。”

    见母亲态度大变,太平深施一礼道:“既然母亲通晓大理,定要善待魏大人。女儿去也。”说罢,她嚎啕而去。

    公主走后,上官婉儿莫明地问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请明示。”

    “有话请讲。”

    上官婉儿疑惑地问道:“公主平日桀骜不训,胡搅蛮缠。今日竟如此通情达理,这是为何?”

    武则天郑重问道:“你真的不明白?”

    “臣不明白。”

    武则天解释道:“知女莫若母。平日,她是在朕面前使性子。其实心明如镜,通情达理。”

    上官婉儿称赞道:“陛下英明,剖事明理,入木三分。”

    御花园里,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太阳挂在半空,温和地微笑着,天上丝丝白云游动着。从花间小道上走来两人,走近了才看清是武则天与狄仁杰。二人一边散步,一边交谈。

    武则天神秘莫测地问道:“狄爱卿,你睿智多才,料事如神。可知今日召你何事?”

    狄仁杰虽说聪慧,也有答不出的问题。他疑惑地问道:“陛下的问话,叫臣无法应答?你召臣来定有要事。究竟何事,臣如何知道?”

    此事牵涉武攸嗣,武则天不便直言。她长叹一声道:“有一事须弄明白,却又让朕难以启齿。”

    狄仁杰试探地问道:“皇上有皇上的难处,大臣有大臣的难处,这就叫一家不知一家难。不论何事,臣能办则办,不能办绝不外传。陛下不开金口,臣如何得知?”。

    “不外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