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招兵佚事(第1/3页)  春风抚洛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又是朝会的日子,武则天一早便进了紫宸殿。山呼已毕,皇帝升座。她向殿台下望去,一眼就看见武三思。

    武则天上前一步叫道:“武三思。”

    武三思一揖道:“臣在。”

    武则天厉声问道:“大周与契丹边界可有异动?”

    武三思满不在乎地奏道:“并无甚么大事,小事不断发生。半月前孙万荣带兵突入边界,抢了一些东西退回去了。”

    武则天脸色一变,火冒三丈地训斥道:“如此重大军情,为何隐而不报?”

    武三思解释道:“臣想,陛下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此等小事不愿讨扰皇上。敌人退去了,又没多大损失,臣不愿小题大做。”

    武则天哼了一声,咄咄逼人地喝斥道:“敌军入侵,边民受难,岂是小题大做?”

    武三思吱唔良久,一时语塞。

    狄仁杰挖苦道:“武大人,切不可大意。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受苦。边关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应该防微杜渐才是。”

    武则天语重心长地问道:“契丹兴风作浪,侵吾大周之心不死。三思啊,你敢断定契丹往后没有大动作?”

    武三思漫不经心地奏道:“蕞尔小国,何足挂齿?若有大动作,也是自寻烦恼。带兵将他们打回去就是了。”

    见武三思如此大意,武则天决定将他一军。她冷嘲热讽地问道:“这话说得好,有点夏官尚书的气派。朕来问你,若出兵抗击契丹,你手中尚有多少人马?”

    武则天如此一问,武三思震惊不小。他营中无兵,库中无粮,如何出征打仗?武三思吱唔道:“陛下,京城的兵马不多,只有六七万之众。”

    武则天暴跳如雷地训斥道:“你口气不小,将契丹人打退,凭的甚么?大敌当前,手中没有兵马,如何抗敌?”

    武三思并没引起警惕,他高傲答道:“这有何难?树起招兵旗,便有吃粮人。”

    武则天严厉斥责道:“招兵买马,是夏官衙门的事。敌人靠近国门了,你还两手空空。夏官尚书干甚么吃的?”

    武三思这才感到问题严重,他双手一揖奏道:“陛下不必担心,臣立即招兵就是。”

    武则天失望地训斥道:“招兵、练兵都是你夏官衙门的事。平时毫无准备,敌人来了怎么办?限你一月之内招兵二十万,贻误战机,朕要你项上人头!”

    武三思吓得浑身一抖道:“是。”

    大街上,武三思领着几个小将在招兵。应招之人,寥寥无几,急得武三思抓耳挠腮,也束手无策。

    小将a招拦着行人道:“招兵了,先来者为官,后来者为兵,快来应招啊!”

    小将b面有难色地问道:“梁王,十天过去,方才招了几百人。皇上若问起此事,如何是好?”

    武三思考虑再三,决定去找傅游艺。他满有把握地答道:“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好头,方可一顺百顺。尔等在这里继续招兵,本王去去就回。”

    武三思刚离去,狄仁杰、薛讷路过这里。薛讷问道:“狄相国,武三思招兵不成,如何是好啊?”

    武则天协理百官的话,又在狄仁杰耳畔响起。可他身为大唐故臣,看不惯武氏兄弟那一套。他思虑道:“本相也急呀,这种招法不成。”

    薛讷勒住马缰继续问道:“相国的意思是”

    狄仁杰长叹一声:“武氏兄弟人缘太差,他们出面招兵,哪个肯来应招?”

    “看来大人胸有成竹,不知是何高见?”

    狄仁杰感慨道:“若以皇嗣为帅,薛将军为先锋出面招兵,定会大获成功!”

    “如此甚好,末将倒想一出风头。”

    “薛将军,不可操之过急,须待时机成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