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6章 谒见蜀王(第3/6页)  回到明朝当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刍狗的藩王中,的确算是比较仁慈的了。不过做为这么大的一个利益集团,土地不断集中,早晚必生祸乱。只要将来的蜀王一旦不再依照祖训厚待百姓,凭着他占有这么多的土地,马上就可以让百姓全部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打断柳彪的话道:“这么做难道就没有什么坏处么?蜀王再贤明,终究不能保证整个家族人人皆怀慈悲心,土地圈占多了,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佃户,为何朝廷从未听说有大股的四川流民窜入中原呢?莫非蜀王另有安置办法?”

    柳彪目中闪过一丝钦佩之色,答道:“大人明见。巴蜀之地自已无田而又不能为人雇佣的流民确实不少,不过百姓没有路引不得擅离其地的政策在各地早已名存实亡,唯有蜀地仍一如当年,流民被官府控制,出不了川,便散入山野部族求生。这些蛮族有勇,而我汉人有智,有他们的加入,各地的土司就更难对付了。小金川现任卓基土司拓拔羽不就是因为无田无业而流离失所上一任的土司喀巴大喇嘛,并且成为他最信任的幕僚。喀巴是黄教喇嘛,因为没有娶妻留后,过世时便将土司之位传给了他,可是由于他昔年颠沛流离的惨痛经历,这位土司比藏人更加仇视汉人。就是现在,他的女儿虽和蜀王庶子彼此交往,拓拔羽仍是轻易不入成都一步。”

    杨凌微微皱起了眉:“蜀地看着是治理得最平静的地区了,其实暗流涌动,不知有多少股势力在暗中角逐倾轧。真难为了蜀王,也不知他耗费了多少心思调解平衡,才能维持着这种表面的暂时的平静。可是一旦处理不当,一个问题的暴露就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反应,惹起轩然大波,蜀王简直就是坐在火山口上。”

    “不过这种多民族混居地区对于一个野心家来说,也是最容易激化矛盾,培养造反分子的乐园。试想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掌握着整个天府之国,他的家族通过百余年来的积累,积攒了足够支撑一场战争的财富,还有能够提供充足粮草的土地。在他的治下有许多部族,可以不需习训练就立即招募数十万天生的英勇战士。而且他们对朝廷并不友好,只要善加利用,略施小计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和自已的对立转嫁到对大明朝廷的痛恨上,而自已却能利用杂居一百多年的地域认知,以及许以一定的好处,使他们成为自已的坚定支持者。与此同时,自已素有贤名,而中央政权的最高领导者在天下百姓眼中却是一个荒诞不经、不务正业的皇帝,那么成功的把握有多少?”

    杨凌细细地盘算了一阵,得出一个悚然心惊的结论:“如果我想当皇帝,如果我拥有这么多条件,那么成功把握之大,足以让我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去造反了。那么……蜀王想不想当皇帝?未来的蜀王有没有野心想当皇帝?”

    他想起正德皇帝给他看过的东厂密柬,那是很潦草、很简单的一句话,是东厂驻苏州千户王晴写给当时正在江南办差的好友、东厂七档头韩友惠的:“韩兄,交办小弟的任务须得搁置了。弟于苏州6慕镇现一桩蹊跷事,有人重金暗购金砖运往巴蜀,事关重大、事态紧急,弟疑恐蜀王有反意,马上赶去追查,详情容后再禀。因事涉皇族,一旦消息不实,则是天大祸事,故请兄见信后立即毁之。”

    所谓金砖当然不是真的黄金所铸,而是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铺地巨砖,全国仅产于苏州6慕镇御窑村,不过这砖工艺独到,造价昂贵,从准备到烧制,一批得一年多时间。

    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意义。洪武朝有位大将军,只因爱妻违制戴了只有皇妃才有权佩戴的一枝凤钗,就被满门抄斩。御窑村形同军营,看管极严,没有工部的正式行文,私铸金砖一块即满门抄斩。

    这样算来,光是买通看管官员、官兵和烧砖工匠,就是一笔巨资了,如果不是想称帝谋反,改王府为金銮殿,从而享受一下当皇帝的待遇,买它做什么?蜀地的地势,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