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9章 几回月下敲金镫(第3/7页)  回到明朝当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的任务也是最艰巨的。替天行道不是喊出来的,所谓的义军也不是自己能封的。”

    他看了一眼在座的官员、将领和富绅们,说道:“若论优势,朝廷的优势反而不是集中在军队战力上,卫所虽经整顿,战力仍然不高这是事实,朝廷独有的犀利**面对着流动极快的悍匪,用处又不大。至于说到弓箭刀矛,官兵有,百姓也有。

    白衣匪在河北、山东为什么一呼百应,那么多人追随?因为贫苦百姓多,豪绅财主压榨得太狠了,匪乱之后又没有及时安抚,百姓们活不下去。”

    杨凌到了这个时代,亲眼目睹所生的一切,才知道什么起义都是后来人给的评价,如果以为冠以起义二字,就以为百姓们是绝对拥护、就跟着抛头颅、洒热血,完全不过是唯心之论。

    说到底,百姓是为了活着,你得有明确的政治纲领,能够让百姓信服才行,而白衣军响马盗欠缺的就是这一点,得意于几次军事上的胜利,根本决定不了最终的成败。老百姓只看现实,你对他有好处,他就拥护你,对他没好处,他就反对你,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山东剿匪刚刚告一段落,杨凌立刻在政策朝纲上起攻势,促请皇帝进行改革,种种安民策略起了效果,流民得到安置,百姓有了希望,白衣军下江南后不但再没有一呼百应迅壮大的机会,反而处处碰壁,与其说是官兵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产生的强大效果。

    何况正统观念深入民心,大明还远没到丧失民心的地步。在这个封建时代,正统,在武装斗争的时候,绝对可以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后世认为的起义英雄。在当时大多数百姓眼中不过流贼罢了,赵燧军还是名气比较好的,一入河南引起的百姓恐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杨凌道:“百姓们是最容易知足的人,他们要生儿育女、要穿衣吃饭。有了这些,就不肯去造反,河南地方也是比较穷困的。这几年又连着生天灾,你们做为一方父母、做为地方士绅,要关爱百姓,积极响应朝廷新政,那么赵燧此来,不过如流星一闪,是根本燃不起蟟原之火的”。

    “是是是,国公爷说的是,本地士绅都是爱护百姓的。焦阁老向皇上恳请,免了河南三年赋税,这次白衣匪、响马盗在河北,山东闹的天翻地覆,屡次杀入河南,百姓们始终没有跟着造反,全是因为感念朝廷恩德呀。”江知府连忙陪笑道。

    杨凌一呆,想起焦芳用知了、蝎子等所谓河南三宝向皇上进谏的事了,难怪这次白衣军闹的这么凶,河南跟着造反的人几乎没有,想不到焦芳为家乡父老办了件好事,竟然还有这般效果。

    在座的官员士绅听了江知府的话深受触动,洛阳通判史禅天赞道:“国公爷文抚武剿,刚柔并济,相信歼灭流贼指日可待。可笑赵疯子狂妄至极,过洛阳而不敢攻,却在城外白马寺留诗自赞,明明是自山西亡命逃来,偏以英雄自诩,沾沾自喜,可笑之极。”

    杨凌一听,好奇道:疯子在白马寺留诗自赞?他说了甚么?”

    史通判自知失言,急忙望向江知府,江知府忙掩饰笑道:“呵呵,不过是贼奠狂妄之语罢了,国公何必理会”。

    杨凌目注江知府,笑道:“既知是无稽之语,何妨说来博大家一笑?”

    江知府尴尬至极,犹豫片刻才狠狠瞪了史通判一眼,吃吃说道:“赵疯子绕城而过时,于白马寺暂歇,曾在粉墙上题诗一,诗中言道……言道‘几回月下敲金镫,多少英雄丧胆寒。纵横**谁敢捕?平欺敌将虎擒羊!’”

    他说完了大气都不敢喘,自来官吏最重名望,最在乎名声,给严守不出的敌军守将送套女人衣服就激得他不顾敌情领兵出战,在现代纯属笑话,在那时很多场合却能奏效,诸葛亮骂死王郎,怒的也不过是名罢了。

    杨凌少年得志,贵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