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节、女孩的心事(第2/4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定时多久就用多长。撞击引信稍微麻烦点,因为目前的机加工水平还不足以支持这么复杂的东西,所以姜田退而求其次的选用了一种十分原始的设计,那就是在整流罩上装了几个探针,一旦触碰到目标或地面,探针会将战斗部中的一个玻璃瓶击碎,瓶子中的硫酸会冒出来点燃**完成起爆,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的时间,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已经足够了。再说实际使用中一般都是用延时引信,无论轰击地面目标还是水上目标,都是靠一定的数量来取得杀伤效果,单纯的碰撞起爆对于杀伤皮糙肉厚的战列舰作用并不是太大。

    这么原始的火箭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就比娱乐用的玩意复杂一点,可对于看到设计大纲的研究员们来说,绝对是震撼性的东西。大家一开始都以为姜田只不过是对明军中那些原有的火器进行改良,谁也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先进的军国重器,并且由于姜田信不过新火箭的射击精度,所以又设计了一个舰船上使用的十二连装发射架,可以想象这种东西一旦集群发射,遮天蔽日的火箭轰鸣着砸向对方的情景。以至于熟悉骑兵作战的刘宝铠在看到参数之后双手不住的颤抖,如果骑兵集群突击的时候遇上这种武器,那简直是灭顶之灾。

    火箭的实战效果怎样暂且不说,首先就是先要将武器生产出来,为了减少研制难度,姜田决定先制造一百毫米口径的轻型版,这种直径的火箭能让单兵不太费力的举起来,两个人就能完成装填,必要的时候就算没有发射架,只靠一个倾斜的土堆也能架设临时发射台,就是这样会影响精度。再说薄铁皮的支撑强度很可能无法保证更大直径的火箭稳定,这也算是无奈的妥协。因为有了前面各种各样的产品开发经验,现在的科学院再接到姜田的研制任务时已经不像一开始那样摸不着头脑,无论是标准化的研制流程,还是各种试验之后的工作总结,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规范。而经验逐渐丰富的各级研究员们也不觉得这个任务有多么的困难,几乎就是现有的东西进行了一番拼凑,然后就组合出了一种划时代的新武器,当然也有不少人郁闷的发现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这么绝妙的主意。他们想不到是有原因的,在这个世界上正常的科学发展都是有脉络可寻的,很少有新生事物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某种军事用途的,直到后来科学发展变成了霸权国家对外征战的手段,军方才逐渐重视起新技术对军事变革的影响。甚至到后世的美国,干脆就专门成立了一个未来武器研究中心,专门负责预研新技术并研究其主要用途,著名的互联.就是出自这个机构的设想,这也是美国在战后能一直保持军事领先重要手段。本时空的科学院就有点类似于这个组织,虽然在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效率上还相差甚远,但因为姜田拥有超前的见识,所以最终的效果并不比对方差,至少在姜田活着的时候,这里将会是永远领先世界的研发中心。

    既然研究院与研究员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工作能力,姜田就不再关心具体的工作,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如果是姜田已经教授过的知识,他也鼓励对方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需要他亲自出马的事情并不是太多,于是他又将主要精力转回到文宣工作上来,毕竟就算没有火箭炮,中华朝的大军也具有傲视环宇的威慑力,海军的舰队也不是一天就能造出来的,就算造出来了培养出合格的水手又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而这一切又必须建立在社会稳定经济回暖的情况下,才能让朝廷有足够的资源去打造一支近代化的先进军队。于是当务之急恰恰不是新武器的研发,而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而对社会结构进行改革。改革社会首当其冲的又是尽快恢复人口。

    “这刘巧儿本是乡野村姑,自由与邻村的赵家就定下了娃娃亲,怎奈鞑虏入寇尚且年幼的巧儿随家人辗转避难便离了家乡”书桌后面,柳先生口沫横飞的开始讲这部新书,虽然不是什么英雄侠客,也不是儿女情长,但因为本书的人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