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五章 准备刚一波(第3/4页)  万历驾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钱去的。

    文臣根本都没商量就达成了默契,第一目标,阻止皇上北伐,不能让皇上这么干。

    第二目标,不能让皇上御驾亲征,打也可以,让戚继光去打。

    对于戚继光,满朝文武还是信任的,实在是战绩太彪炳了。这么多年了,没打输过,自从报纸宣传之后,戚继光已经是战神级别的存在了。

    戚继光去打,打不赢,也不至于输,反正皇上御驾亲征是不行的。

    当然了,这一点是大臣们想多了,朱翊钧才不想御驾亲征。一来自己根本不擅长打仗,也不擅长用兵,如果这是一场战略游戏,自己应该打的是暴兵流。

    玩后勤,打经济,然后暴兵,以大明的资本,玩的起暴兵流。

    再说了,打仗太危险,虽然关键时刻可以皇上先走,可是这一路舟车劳顿,自己要是在生个病,在挂掉了,那岂不是掉的大。

    当然了,文臣们也都知道,皇上想打,拦是不太好拦的。

    但是阻止皇上御驾亲征是可以的,因为不打,勋贵们也不会同意,没见皇上都把临淮侯李言恭给叫上了,说起李言恭,这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祖上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李文忠,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

    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

    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

    李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

    这样一位功臣,自然是大明重臣,地位绝对不会比英国公定国公差,甚至还强很多。事实上也是如此,曹国公的爵位在大明也是赫赫有名的。

    当然了,二代曹国公掩盖了李文忠的名声,因为二代曹国公叫做李景隆。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

    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结果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致攻守形势逆转,最终被夺职召回。

    事实上说李景隆是燕王朱棣的卧底,朱翊钧都相信。

    因为后面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建文四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建文帝忧惧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请诛李景隆。

    建文帝不准,反而命李景隆与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到燕军营地请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被朱棣拒绝。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

    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

    打输了也就算了,还没气节,这样的人要是能被朱棣看上就怪了,只不过为了拉拢降臣,安定人心,朱棣把李景隆捧得很高。

    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

    当时,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当然了,在那里站着当摆设的可能性更大,永乐二年,周王朱橚上疏揭发李景隆,称他在建文年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