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野补(三十八)
一日三别,均为小别,此地名叫大别山,却无人愿意大别。
先是与罗田的父老乡亲告别,莫敌部秋毫无犯,与当地乡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平湖弄回来的日军钢盔和日式饭盒,成了给当地乡亲的厚礼。再是与瘦猴告别,此去烽烟万里,更是各道珍重。第三次是走到英山板桥后,与伍廷焕率领的师部直属营告别。伍廷焕率领的师部直属营在板桥分路,向北返回深沟铺归建,莫敌则率领176师野补团继续东行。到达今天的目的地三门河时,已经是月上东山。算了算,今天走了足足一百华里,扎扎实实走了十一个小时,两头见月光。到达三门河时,莫敌笑着问靳同轩,累不累,靳同轩苦笑着说,相当够瘾,虽然不怕走路,但是这样的强行军也绝不轻松。
仍然留下钟鼎鼐第二营在三门河驻扎,第二天,余部继续东归,还有两天路程,按照莫敌的说法,时间都花在路上了。靳同轩说,必须尽快修通英山到岳西的公路,这样就不至于每天磨鞋底,这条路走了三次,一双日式大皮鞋快见底。莫敌笑着说,这条路可不能修好,这是抵御西边过来的日军的天然屏障,抗战以来,岳西没有经受战火,得益于此路多多。靳同轩大笑,这样也说得过去。
岂止是说得过去,是很有道理,如果没有地利的优势,171师不可能拿下68联队,如果没有地利优势,172师更不可能挡住60联队的进攻。滴水崖的战斗,以171师的主动退却终告一段落,日军两个步兵大队残部含伤员仅400余人,从滴水崖山谷里走出,又被复杂的山路所困,再加上没有粮食补给,可谓生不如死。在莫敌到达岳西的同时,日军68联队仅存的代表也才走出了康王寨,400余人的日军队伍,被黄春庭率部零打碎敲,最后止剩下不到三十人,康王寨战役全部收官。
坐进岳西野补团指挥部的莫敌还没有喝完一杯茶,就收到了集团军的通报,莫树杰八十四军拟从随县移往商城,负责皖西豫南的防务,填补第七军战后兵力不足、皖西空虚之势。刘和鼎三十九军也将在年末移防麻城滕家堡,罗田英山均纳入三十九军管辖范围。待三十九军到位,钟鼎鼐部即可退回岳西。
这样一来,皖西地区云集了四个军,可谓实力雄厚,立煌固若金汤。
唯有靳同轩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十一集团军这两个军,都是在枣宜大战中损失重大的部队,来到皖西,与其说是协防,不如说是来调养。虽然说在立煌西边多了一些兵力,但是也给安徽省政府增添了不少的负担。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在皖东地区,大量的农村被新编第四军控制,通过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粮食大多成了新编第四军的军粮,当地的民众也成了赤党组织的外围。皖西大山,粮食生产本就不如皖东平原,再增加军队,压力陡增。
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足够的兵源,想在短时间内恢复两个军的战斗力,谈何容易!莫敌再一次被靳同轩的养兵理论震得体无完肤,过去自己从来不考虑这些,只是想通过作战劫掠,让自己的部属有了额外的收入,有了奖赏,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就已经达到目的,自从靳同轩来到了自己身边之后,思维有了跳跃性的发展,开始有了整体的意识,军事与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要八十四军到位,立煌的防务全部交给八十四军,第七军不会再放在立煌,如果我估计不错,会进入寿县、蚌埠、定远、明光一带,把新四军在该区域的影响驱除,把之前属于新四军的粮食抢回来。我们四十八军,也会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如果不是138师去往无为含山一带,就会是我们176师调往那一带,把新四军赶往苏北,获得当地的粮食作为补给。”靳同轩说:“这种事,最好是让138师去,我们就呆在安庆一带跟日军作战好了,我实在很厌倦无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