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7章 死人给活人谋出路(第2/3页)  灵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穴开挖后,在寅时穿戴整齐,抱着一只红布袋,说里面有朱父的骨殖。朱母走下去后,站立主穴,溘然长眠。周围的黄土自动愈合形成坟冢。”

    “后来,也就有了朱家的天下。”刘大公子说道。

    “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有些惊疑地问道。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命运气数,冥冥之中有天定,有人为。所以才有了尽人事听天命的说法。”刘大公子收回投向外面的目光,瞥了我一眼,“至于这种事情是真还是假,重要吗?”

    我有心说当然重要,但是却还是没能说出口。

    “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传闻中是有两个说法。”刘大公子沉吟了下,开口说道。

    接下来刘大公子讲述的,是一个我曾听过,但是已经记得不大真切的事情。

    韩信葬母。

    第一个传闻中的故事,讲述的是韩信有一天出去放羊。在放羊的时候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听到有人说话,说就在前面不远处,有一处吉穴,要是把人葬下去的话,能够发迹,直达王侯。韩信醒来后,就在梦中人说的地方挖了个坑,回家偏说有羊掉下面去了,希望母亲能帮忙去找回来——当他妈走进那个坑里没有发现羊羔时,却是为时已晚——这就是韩信活葬母的传闻。

    “这个版本的故事还有很多,但大抵过程差不多,都是为了劝解世人尽孝向善,莫当忤逆之辈。”刘大公子颇有感触地说道。

    第二个说法就比较正常。

    韩家原本家境不错,但韩父早逝,家道中衰。当韩信略微长大后,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还饱受压迫。后韩母去世,韩信无钱葬墓,但是他仍然找了处高敞开阔的坟地来埋葬自己的母亲,为他的以后的生涯助力。

    “在太史公《史记》里面的《淮阴侯列传》里有记载,‘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刘大公子顿了顿,说道,“这段话,讲的就是说韩信的母亲的葬穴这件事,太史公是亲自去实地考察过的。”

    “第一个故事,是被人们列为韩信不得善终的罪魁祸首之一,说他做的事情有违天和,故而不得终。你信吗?”刘大公子问道。

    我摇了摇头,这一类的事情……我还真不知如何回答。

    “我们再说说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中,韩信葬母,一说是因为韩信葬母的位置高敞开阔,周围能容万户,所以韩信才位极人臣,光宗耀祖;另外一说,则是韩信年少即自知不凡,有凌云壮志,所以就算是家境贫穷,葬母的时候依旧择地磅礴。”

    “这其中的因果已定,怎么说道,就是全靠人们一张嘴。”刘大公子喟然叹息了一声,“当年,我把我那义子从冰天雪地捡回来的时候,观其容貌奇特,按理说日后必然是能有一番作为的人……”

    我偷偷地接着后视镜瞄了刘大公子一眼,没敢接这个话题。

    刘大公子说完,也是陷入了沉默中。

    很显然,虽然他那义子忤逆,但刘大公子待他的情谊却是不浅。

    过了半晌,刘大公子才再度开口,“小子,你说说付家那小丫头的事情吧。老夫当年和付天乃是莫逆之交,他后辈的事情,老夫能帮衬一点是一点。”

    我迟疑了下,最终点头,开始讲述付黛的事情。

    关于付黛的人生轨迹,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基本成型。只是欠缺了一些被人刻意隐瞒的关键性的东西。

    从付黛和陈小明相识,到付黛被骗**,到付黛再度见到陈小明黯然离开,到陈小明和上官叶的婚礼上出现的带血的手指。

    当然,这中间我也隐瞒了一些事情。

    比如说付黛说的那个带走他手指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