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隋开皇二年,隋朝皇帝杨罗延往西祭拜,仪仗行至白岳之地,登山祭人皇黄帝像,整个白岳道派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
实则在很多前朝老臣看来,北齐的倒塌其实是必然的,在祁王高养涣不顾一切杀了龙宫在九州的扶龙士之后,更是。
兴隋继承了北齐的高官和某些政策,“禅让”二字功不可没,但经不起推敲。
如承光年间北齐最后一位皇帝,登基一年不到,便在征后梁一事上使得满朝文武,尽失臣心。才有后头杨罗延挥兵南下、后梁军则不战而退的扬名大戏。
此役致使三十岁出头的杨罗延名声大噪,得了万民之心。朝臣拜服,其中几位老臣更是联名上书,新设隋国公一职,由杨罗延任职。
不过几月,又是群臣逼宫,幼主禅位。
齐青阳受国师之职,兴隋以开皇为年号,其实已是道教在北方复兴的趋势。开皇,道教五劫之一,以此为年号,表明天地间又一新纪元来到。
白岳祭祀一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长安,位于龙首山之下。
汉朝之长安,破败不堪,但因天命所授,隋皇帝杨罗延要迁都于此。
在这座破败之城的东南附近龙首山下有龙首原,这里从开皇二年,已经开始大兴土木,就等着尽快完工,让临光殿的皇帝尽快完成迁都大业。
征辟而来的农民、工人、俘虏,应有尽有。
在满是石灰的场地上,一个年轻的书生在这片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到处走走停停,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宇文大人,新运来的巨木到了。”一个穿着红色官袍的中年人,一路小跑过来,恭恭敬敬地施礼禀报。
宇文恺面色一喜,连忙道:“快快快,去看看。”话没说完,已是踩着泥地蹦跳着过去,一点也顾不得君子所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到了入场口,只看到一根根两人合抱之木横放在地,足足有数十根。
长有七八丈,通体几乎笔直。
宇文恺一脸惊喜,击掌笑道:“卢大人好本事,命人快快搭棚,今后承光殿里的龙柱可就是它们了,别给雨水给朽了。”
那在工部权力已是算得上是能排上名号的卢大人忙不迭点头,招呼旁边的征夫,一个时辰便将茅草篷给搭好。
宇文恺走近,早已唤人准备好的笔墨端了上来,只见那砚池中的墨不是黑色,而是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如同被融化后的金水,显得很是浓稠。
“大人,这个有什么说法?”卢大人看着宇文恺正在沾墨,走过去好奇的问道。
宇文恺提笔在手,走到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木柱前,边说道:“卢大人好奇心挺重呀,忘了尚书大人如何说的了?”
姓卢的工部左侍郎连忙弯腰,“不敢不敢,尚书让小官少说少问多做,新修宫殿之事,全听宇文大人的。”
“这就对啰。”年轻的书生慎重的在木柱旁蹲下,身旁的书童端着托盘,里面只有一池金色墨汁,却让他手臂也有些发抖,无它,只因为这小小的一池墨汁,竟有十多斤重。
宇文恺闭目凝神,笔尖放在木柱上端,离木柱只有一指距离,却没有手抖。
侧后方的卢大人心里赞叹,光这一份定力,便胜世上很多书法画家。
然后,这位亲自走了一次次长平,而家中老祖更是留下经文的年轻公子睁开双眼,落笔。
下笔如有神。
心中那不知抄录了多少次的经文符箓在他笔下写出,他的动作从一开始的缓慢到后来的行云流水般,一笔一划再不用去琢磨,反而像是随心所欲。
有人来木柱的端头,看到了金色的纹路不断向下渗透,悄悄地拉了拉卢大人的袖袍。
卢大人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