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六一章 视察鞍山与沈阳 新(第1/3页)  万历恶霸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磊乘坐的列车乃是客货混合,这也是没什么办法的事,此时那里有多少旅客,实际上他乘坐的客车车厢也是定制的,让他坐运煤运水泥的车当然太过分了,但是其他人只觉得太幸福了,本来走上三天现在只乘三个小时还要怎样?

    夏虫不可语冰,沈磊不可能对此时乘过火车的人言及后世高铁这距离只用十几分钟。三天变成三个小时已经让大家看沈磊如看一个神仙,再说高铁坐着软绵绵、可坐可躺的椅子,连竖起硬币也不会跌倒岂不是将他当作玉皇大帝了。

    好吧此时只要是他说的手下的人不敢不信,坐上火车了他介绍高铁大家也会半信半疑,关键是高铁他这辈子是搞不出了,于是也没有多提。

    坐着时速不过三十公里,听着因轨道伸缩缝行走时咔嚓咔嚓的震动声去鞍钢时,沈磊的心里既自傲又无奈。这个速度也就是自行车水平,但为了它沈磊差不多奋斗或准备了近二十年时间。

    另外虽说这五百吨加三十公里的水平已经不得了啦,二十四小时就可以给千里之外的一个师一个月以上的粮食了,用马车可是上千辆的规模,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的任务。

    还有火车虽慢一点沈磊已经习惯慢节奏,前世那种坐高铁的千里之外当日往返的计划早已不敢奢望。就算是他有此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也不敢奢望太多。

    比如他此时乘坐了第一条三千吨蒸汽机动力战船,时速达到十海里,从基隆过来用了六天,已经是常人不敢想的了,可惜比起后世轮船还是慢太多。

    接受现实沈磊的此次行程所以定期为一个月,这样安排才让他有时间细细观看鞍钢的建设情形。看到耸立的高炉他有些欣慰与骄傲,这里所建设的高炉虽然还少,但比台湾的高大许多,技术上也进步许多,将是他期望的钢铁脊梁所在。

    这样的巨型钢铁冶炼综合企业沈磊不准备多搞,在他有生之年建造起三个,年产量达到百万吨就足够了,千万吨、亿万吨还早一点。

    这是因为他不可能将社会带进工业化时代,而且也不准备让工业化飞速发展,而是保持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这不是他敌视工业化,而是尽量有序发展,不要盲目发展到矿产资源告急与环境污染严重的程度。

    正因为有后世经验教训沈磊决心不让工业四处开花,尽量集中而高标准建设。而大型工厂也比到处建设的小厂效率高,可综合利用各种物资,另外就算是有污染也好一些,为治理污染投入资金少又容易见到效果。

    比如小煤矿的煤矸石没用处就乱弃一边,鞍钢这里粉碎后混入粘土制砖可省燃料;铁矿石精选后残余物可以铺路基;炼钢炉渣可以生产水泥;废气除硫可获得硫酸等等。

    重工业尽可能高大上才能获得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少污染,不似轻工业可以分散在各产地,其中一些特色产品还只有在产地生产才有成本与效率优势,因为可以利用当地闲散劳动力或农闲时节生产的。

    后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工业获得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迅速富裕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沈磊虽然有些完美主义却说不出抱怨的话,因为这完全是一个两难选择,不发展贫穷落后一放开急功近利乱象丛生,至于两全其美的发展只是一句梦话。

    后世是满清统治下的中国闭关锁国,推翻满清时没有一个强力政府。等各种势力角力加驱逐敌寇侵略,等一缸水淀清又是近四十年,那时距世界水平真是太遥远了。

    后世如此真是如将饿死之人难于挑食,可这时在沈磊的奋斗下满清只剩下半条命,而他不可能闭关锁国,反而在工业生产上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这让他有条件发展经济效率与环境友好的重工业,加上此时人口不多需求不大,不必处处点火、到处开矿,能比较合理地利用资源及获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