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8.杨广其人(第1/2页)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杨广其人

    李世民继续说道:“这你不必惊讶,现在世人对杨广的评价,有一部分是为了抹黑,有一部分是因为世人的误解,但是能成为帝王者,又哪有一个简单的?外人的评价皆不属实,如果能轻易猜透君心者,那只有帝王。”

    李承乾倒是有些明白了,历史是胜利者所书,如果此时的记载都不公允,后世的记载就更难公允了。

    此时李承乾倒是对杨广有了些许好奇,能被李世民如此盛赞之人,真会是后世相传那般昏晕无能吗?

    其实李承乾也知道,就像被后世描绘的残暴无道的商纣王,亦有人说其丰功伟绩,并不想史书或者演义中记载一般残暴,只不过这种理论被大多数人的印象淹没在了角落里,无人重视。

    “四零七” 李世民叹道:“朕敢以魏征为鉴,又怎会是一个不听人言,不敢正视历史的人呢!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朕出生的时候,还是杨家的天下,所以很多事情的记录还是公允一些。”

    “杨广幼年之时便有神童之名,思想有如天马行空一般,往往是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说的事情很多人都不懂也不支持。”

    “十三岁便被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把河北道治理的百姓富足,安居乐业。”

    “二十岁带兵平陈,进驻建康。班师后,晋封太尉。平陈之后因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江南各地叛乱,杨广更是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

    “之后的杨广虽然居功甚伟,但却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

    “有人说杨广此举是装的,但是如何能装十数载?即便是假的,装上十数载也成真的了。”

    “对他的评价急剧直下,是在开皇末年,隋文帝夫妇和皇太子杨勇的矛盾爆发,杨广趁机而入争夺储位,博得了文献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随后杨勇被废,晋王杨广被为皇太子。听到这里有没有些熟悉?”

    听到这里,李承乾确实感觉有些熟悉,这简直是玄武门之变的翻版。

    只不过当时李世民是属于受害方,被逼自保,才出此下策,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而杨广却是主动出击,成为了获胜者,还没有杀害其兄。

    “那一年朕已经出生了,所以事情的真相,朕还是有所知晓的,如果杨勇没有起杀心,相比杨广也会和朕一样,宁愿当一个王爷,也不愿意当这个帝王。”

    这个观点李承乾倒是没有听说过,难道当皇上还有被逼的吗?

    “当皇上哪儿有那么简单的?杨广刚刚当上太子,便励精图治,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那一年,正好赶上突厥进犯,杨广当时率军出灵武,却没有带一个俘获而回来。人皆道杨广弑杀,斩尽俘虏,这个你是否又熟悉?”

    李承乾听到这里一头冷汗,这杨广的生平怎么这么像李世民和自己合起来的翻版?

    自己准备带兵进军突厥,如果有俘虏的话,自然也不会带回来,而是带到天津填充自己的人员紧缺之境,那不也是一个俘虏带不回来了吗?

    思及此处,李承乾不由听的更加认真了。

    “后来杨广称帝,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连续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

    李承乾听到这里不由冷汗阵阵,如果自己拿下突厥以后,是不是会对高句丽,琉球,毛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