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五章 坏消息不断(第1/3页)  我不是汉献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父子连心!刘备大意了,以为贾把式能够骗过文厚便一定能骗过文岱,可他忘记了,文厚之所以会被骗,贾把式的演技只是其次,主要还是文厚关心则乱,而且当时的情况也让文厚没有顾得上去想真假,更在之后没有机会再见“文聘”一面。

    为了避免被汉安军堵在城中,刘备没有在江陵多待,而且到了如今这般地步,刘备也不太在意过去那种需要刻意在人前营造的仁厚形象。当年刘备“仁厚”那是因为他除了如此做再没有别的刻意与别人一争长短的“优点”。

    论家世他比不上袁绍,论能力他比不上曹操,除了在个人性情上做点文章,刘备没有别的选择。而他的这个选择也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好处,麾下关羽、张飞这两员万人敌对刘备死心塌地,原因就是刘备的“仁德”让这二人相信刘备才是可以拯救大汉的救世主。否则以关羽或是张飞的能力,无论是投袁绍还是曹操,亦或是其他诸侯,都能获得重用,可偏偏关张二人就一心要在刘备的这棵歪脖树上吊死。

    若是放在后世,刘备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带头大哥,能够聚拢人心,即便一开始实力不济,也会得到许多人的争相投靠。可原本应该会成功的刘备这次遇上了刘协,相比起刘备,刘协的先天优势实在是太好,刘备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时间才能办到的事情,刘协往往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办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协是大汉天子,在汉室人心未散的情况下,刘协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获得大批人的支持。而刘备则不同,他只是一个家道中落的皇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听起来像是很能唬人,但实际上中山靖王一共生了一百多个孩子,之后这些孩子为了各自的生计流落四方。

    张王李赵遍地刘,因为大汉的皇帝姓刘,在大汉统治近四百年江山的今天,与大汉沾亲带故的皇亲国戚不计其数,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其实早已一钱不值,否则年轻时的刘备也不需要卖草鞋为生。

    乱世出英雄,若是没有黄巾之乱,刘备即便不是一辈子小商小贩,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大的出息,顶多也就是做一官府小吏,想占据高位几乎没有可能。他的出身在门阀制度开始兴盛起来的东汉,注定他没有机会走进由权贵把持的官场中枢。

    刘协拯救了大汉,同时也毁掉了无数野心家的梦想,刘备就是其中之一。曹操、孙策这类人是幸运的,遇到的刘协并不是一个喜欢以斩草除根解决麻烦的君王。但随着天下大势的逐渐明朗,还在负隅顽抗的刘备、孙权的日子也就变得愈发的艰难。

    孙权、刘备想要一统天下的梦想变得越来越渺茫,而且眼下已经不是幻想一统天下的时候,随着河北重新归入大汉的治下,能不能保住现有的存身之处都成了问题。无论是江东还是荆南,都将是朝廷必取之地,这是没有半点商量余地的。可没有了江东或是荆南以后,孙权、刘备还能去哪?难道流落海外?就算他二人想走,可又有多少人愿意跟他们一块去蛮荒之地受苦?难不成让他二人去做那些尚未开化的野人的王?

    别无选择的孙权与刘备只能选择以攻代守,期待奇迹的降临。就如演义中诸葛亮频繁攻魏,不是诸葛亮好战,而是当时的蜀汉并无选择。刘备的一次任性,可说是断送了蜀汉最后的希望,一场夷陵的大火,导致巴蜀人口不足。大汉十几个州,东吴占了扬、荆、交三州,蜀汉则得到了益州,剩余的都被曹魏所得,而且更要命的时候,人口集中的州郡基本上都集中在曹魏,这点从后期三国的后继人才这一方面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东吴,蜀汉几乎完全就是依靠一两个人在支撑,而曹魏却是人才不断,这就是人口多的好处。

    现如今的大汉,孙权只有一个江东,而刘备虽有荆南以及交州,可这三个地方都不是什么人口稠密的地区,一旦跟大汉拼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