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第1/3页)  白眉大侠之龙虎风云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杨文广秦州地筑城,武英杰三川口传书。

    西夏国李元昊称帝后多次侵扰宋境,宋朝边民苦不堪言。大宋军事孱弱实难应付,怎么回事?原来大宋朝的建立是从太祖赵匡胤兵变起家开始,太祖一根杆棒打下六十四州,建立宋朝。定鼎中原以后赵匡胤担心手下将领效仿自己黄袍加身,于是杯酒释兵权,解除一干能征擅战武将的兵权,重文轻武。太宗、真宗效仿之,到了仁宗朝能征擅战之臣急缺。

    这次西夏侵扰,边境危机,宰相范仲淹亲自挂帅,运筹帷幄。范宰相是一代名相,足智多谋,胸有韬略,接到仁宗任命后,范宰相把朝中武将挨个考虑一遍,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范仲淹想起一人可当此大任,此人便是将门之后,官职微小的杨文广。杨文广乃是令公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将门虎子。仁宗听闻是杨家将的后人,非常高兴,御封杨文广为秦凤路副都总管,前部正印先锋官,带兵五万出征边境,平定西夏侵扰。

    临出发前范宰相找到杨文广交代事宜。范仲淹给杨文广极大的行动自由,告诉他可根据前线形势便宜行事,不必事事禀报贻误战机。杨文广很受感动,叩谢宰相做出承诺,并分析了边境局势,指出两国军事力量对比的长短处,范仲淹听了频频点头。还得说范仲淹是一代明臣,知人善任,懂得放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属下的积极性达到最好的效果。

    杨文广率兵出征,一路急行,在路上杨文广苦思对敌良策。西夏国党项人以游牧为主,后来汉化学习耕种,到了李元昊时期,西夏经济、军事都比较发达,西夏士兵多以骑兵为主,机动性灵活,擅长长途袭扰。宋朝军队多以步兵为主,骑兵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弱于西夏,更何况中原战马和游牧民族培养的战马不管是耐力、速度都差很多,正面骑兵交锋必败无疑。杨文广苦思克敌良策而不得,一路郁郁寡欢。

    这一日急行军到了三川口,杨文广见士兵连日急行,人困马乏。此时距离到达边境的规定时间富富有余,于是下令在三川口休整,补充给养。三川口距离两国边境一百多里,距离延州城不到二十里,这里四面环山,中间一处小平原,地势极为险要,三川口是内陆进出延州的唯一通道。杨文广见三川口距离此行目的地不算太远,于是命令大军在三川口扎营,众军士埋锅造饭,战马卸鞍放养。杨文广带着几名随从策马登上旁边小山查看地形地势。到了山完从怀里拿出兵书一册递给杨文广,这本兵书就是天地人神里的兵法篇。当初大唐卫国公李靖不仅是武圣人,更是一代军事家,李药师自幼熟读《黄公秘籍》,后来保着唐王李世民统一华夏,定鼎中原,四海臣服,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无数。李靖的一生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晚年李药师所著的《天地人神》更是他戎马一生的经验提炼和总结,这兵法篇可以说字字珠玑,精妙绝伦。

    杨文广接过这本兵书打开翻看两页就再也放不下了,这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杨文广。兵书战策对于一位将军来说就好比是宝马良驹和神兵利器,想那三国吕布吕奉先,如果离了赤兔马和方天画戟,也只能泯泯众人矣。杨文广一页接一页的细读起来,越看越觉得书里面的计谋策略精妙,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等到杨文广发觉自己失态了,赶忙抬头找武英杰,可再一看大帐里空无一人,救命恩人什么时候离开的自己竟然不知道。杨文广眼睛落到桌案上,发现上面放着一张纸,展开一看,见上面写着四句话:

    万里寻人赠宝书,

    西夏蛮兵又何如。

    将军得书虎添翼,

    不叫胡马扰太平。

    落款是无名氏,杨文广看完这四句诗内心感叹无名氏真乃神人也,文广定不负期望。自此杨文广雕刻无名氏牌位,日夜供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