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8年年末,晋国元帅郤缺去世。
完了!
上天帮助楚国真是不遗余力啊,打不过的敌人都被人道毁灭了。
公元前597年春,兴奋地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北上攻郑。
这是楚国这些年来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面对如此大好时机,楚庄王志在必得。不久,楚军就将郑国团团围住。
按理说这时候的郑襄公应该直接投降的,可是人都好点面子,一来就投降太没面子了,何况也无法跟晋国交代。
围困17天之后,感觉面子已经有了,郑襄公准备求和。当然了,为了让大家无话可说,他选择占卜。
求和,不吉利;与楚军作战,吉利。
完喽!
郑国举国大哭。
哭完也没办法,还得继续打下去啊!郑国人擦干眼泪,众志成城——占卜的结果,你还能怎样。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楚军占领郑国,郑襄公袒胸露臂向楚军请罪以求和。
他说,“我是郑国的国君,却不被上天所保佑,请您不要灭绝郑国的社稷祭祀,只让我来侍奉您,我会感恩不尽的。”
事到如今,你竟然还指望求和,实在是有点过分。
但楚庄王同意了,他说:“他乃一国之君,能够放下尊严向我请求不要消灭他的国家,这样的国君老百姓一定很信任,我怎么能随便杀死他呢?”
他的目标是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人。
楚、郑结盟,楚军后退三十里。
楚国攻打郑国,荀林父率军南下相助郑国,在黄hb岸驻扎。
晋国将帅打听到郑国已经跟楚王议和,遗憾时机已过,荀林父便想领兵回国。
先榖(gou)当即反对,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由于将军队勇敢,臣下尽力,现在救援郑国却不敢作战,这是不尽力;大敌当前却怯战,这是不勇猛。”二话不说就带领自己部队渡过黄河。
荀林父恐先榖有失,即率全军跟上。
当初楚成王让子玉不要跟晋文公打仗,子玉不听,非要一战,冥冥之中,历史又把这一幕的主角换了换,搬上了舞台。
此时的楚庄王心中又激动,又有些害怕,楚国的威名就要通过这站决定了,自己能否超越自己的祖父,在此一举,但之前几次败给晋军,心中实在没底气啊!
应该说此时的晋军气势恢宏,从晋文公起至如今三十多年,几次打败楚军,骄傲都快深入骨髓了,在他们看来,楚军除了送经验送人头,一群南蛮还能如何!
稳重的孙叔敖不支持作战,说:“去年攻陈国,今年攻郑国,仗有的是,何必打这种胜负不可知的仗呢?”
伍参得宠于楚庄王,向庄王进言:“晋国荀林父刚刚上任,难以集权;他的副手先榖刚愎自负,他们三军将佐矛盾重重,根本无法有效的调动军队。这场战斗一旦拉开,晋师必败!况且敌人的主帅只是臣子,而我们的主帅却是君主,君主逃避臣下,奇耻大辱!”
楚庄王想想于是,于是先摆出作战的样子,然后派人去跟晋军谈判。无论如何,此行目的已达到,要是能在谈判座上得到利益,何必把一切托付在战争上呢!
荀林父同意双方握手言和,因为双方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然而愿望是美好的,先榖等人反对。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画面,老成持重的主将都因为没胜算,不愿意打仗,偏偏手下一帮子争勇斗狠的人。但是毕竟主将说了算,于是主将握手言和,决定明日列阵说几句话就各自回去。
人不中二枉少年!两国的少年们于是乎都彻底中二了一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