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儒者患不知兵(第2/5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攻楚,楚虚张声势,我料其兵定然不至,如此一来,韩国危矣。

    韩宣惠王苦涩一笑,和秦之后,倘若楚军真来,那时又该如何应对呢!何况秦国强大,觊(ji)觎(yu)我国,我方才加入合纵,结群自保。若弃了合纵,那时人为刀俎(zu),事秦如事虎,虎饱时,可安稳一时,虎饥便须割肉事饥虎。

    公孙侈叹道,如此一来,必定激怒秦王。

    韩宣惠王说,和秦则背盟,楚军那时南来,魏、赵东来,倘若秦军不救,如之奈何?方今楚军将至不至,必为秦军所患,我料秦军不能持久,举国一战,未必便输。

    韩宣惠王未必不知道楚国的阴谋,可是明知是坑也得跳,于是背水一战,被斩首七万人,国力大损,而援兵不至,只好和秦国签订条约,送太子韩仓到秦国为人质,敲定合约,也因此对楚国心怀怨恨,觉得这人太不地道了。

    后来秦魏韩协约国与楚齐宋同盟国作战,楚国二次战役一度打到秦国境内,秦国让韩魏发兵攻打楚国,围楚救秦,楚国也派使臣去韩国、魏国,让他们倒戈相向。

    仿若智伯一般,若是韩魏来这么一手,楚国没有后患,倾国之兵可能真的能打到咸阳,联军再遥相呼应,攻打函谷关,秦国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分崩离析。

    秦国也急了,连忙开条件给韩魏。按理说,韩魏应该学祖辈一样的,韩国若是抢先呼应,魏国必定响应,大局定矣。

    不知道是楚国条件不够优惠还是韩国记仇,韩宣惠王依旧选择按盟约办事,韩魏出力大败齐宋,又攻击楚国,楚军只好回军,功亏一篑,割地赔款后对韩国恨之入骨。

    按理说秦国应该感激韩国吧,可是智伯灭了赵国,接下来就是韩国魏国了。秦武王于是发兵攻打韩宣惠王,韩宣惠王大惊,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去楚国求救。楚国自然一口答应,颇有些渡劫劫波兄弟在,依旧是晚点来,捞够了再走。

    秦军攻取宜阳,斩首韩国六万。

    从某种意义上讲,韩宣惠王之前的推断都很对,秦国不是说你对他好他就投桃报李的,他想要的你不给他,他就越想要,不给就打你。可是楚国又是好相与的吗,楚怀王看似傻子一样被玩的团团转,不依旧刷着自己团团转吗,都不是易与之辈。

    韩国于是决定了终极策略:秦来从秦,楚来从楚,合纵来了跟合纵,合纵没了就贿赂秦国。

    当初这是郑国的国策,可谓小国多次含羞受辱后的教训,小国就不要讲面子。可是时代不同了,晋国、楚国的时候,郑国听从就好,很少说要割地的,顶多送点钱,资助点军粮,再认个大哥就好。

    而秦国从商鞅开始,不好务虚名,你来我这拜码头就得给好处,而且时不时的勒索,不从就打你。按理说这样的老大肯定没人愿意跟,可是秦国厉害啊,没有小弟照样能过,只是困难点罢了。

    依靠着这种战术,秦国国土不断的扩张,所谓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可追求胜利。

    公孙侈来秦国谈合作,当初就是他死守宜阳的,想来也是感慨颇多。秦武王大手一挥,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为表诚意,武遂城给你们吧。

    韩国于是再次回归秦国怀抱。

    秦武王自然喜不自胜,有人便劝诫他说,诗经里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当年智伯也是如此得势,而后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差降伏越国,又打败齐国,最后却被勾践所灭。这些人开端都不错,可惜后面狂傲自大,不得善终,君王年方二十,却威加海内,后面的日子还很长,难道不害怕吗?

    秦武王听后很惶恐,后来一次跟中期争论,没吵过人家,生气的拂袖而去。

    有人便劝道,“中期这种性格的人,也就是遇见明君才安然无恙,要是桀纣肯定杀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