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儒者患不知兵(第3/5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秦武王听后想想也对,杀了他自己就成桀纣了,那就真是鲜克有终了,于是没有拿中期治罪。

    如今可以分析秦武王的性格了,首先性子比较直,弯弯绕绕的玩的不多,比较念旧,性子有些软,能分清好坏,脸皮薄,但是容易冲动,很执拗。对于他信任的人,很推心置腹,但是一旦讨厌你,也很不讲情面。

    直白点,性格和智商上就是一普通人,所以他经常被人劝说,也往往采纳,属于比较好混的君王。

    这对秦国真是一件好事,他父亲给他准备了一套班底,安排好了方向,所以上任之后,秦武王便把政事托付给了信得过的人,而且始终信任。

    甘茂得到信任,做事事半功倍,一个听话的君王,一个能臣,秦国就是靠着这种组合发家的,包括很聪明的秦惠文王。

    而且秦武王还有个好处,力气大,比较尚武,故而对武人很厚待,齐国的勇士孟贲听说后都来秦国碰碰运气,被封了官。武人虽说打仗行,但是只能用军功来和文臣分庭抗礼,但是依旧被压制。

    历来君主好武的,武将地位都比较高。

    宋太祖的时候,杯酒释兵权无非是武将权势太重,毕竟是开国之初,明太祖的时候也是,封侯封爵的武将很多,一品、超品,你文官才几品,只得乖乖的请安问好。

    李善长是文臣之首,还是以军功才封侯,这才压得住那群当兵的。刘伯温说的厉害,什么定天下之类,其实地位差李善长太远。

    朱棣造反起家,知道当兵的厉害,所以厚待武将。再之后,海晏河清,当兵的守住险隘挡住蒙古人就好了,文臣玩弄权谋,武将怎能抵挡,一品武将见了地方大员都得客客气气,请人家先落座。

    以后每逢战时,文臣们搞不定,才找会打仗的武将去出力,而后给点功劳,如杜月笙比之如夜壶,其实话糙理不糙。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的时候,喜欢打仗,动不动就喜欢往边境上跑,给自己封了一个军衔,对手下的武将也挺厚待的。

    武将仗着皇帝宠信,可是依旧没闹出多大乱子,皇帝一死也就一江春水了,梦醒之后,心碎无痕。

    秦国是耕战国家,战争是国之大事,武将地位也蛮高,不至于被文官集体碾压,毕竟战事不断,而且重要将领都是君主的叔叔弟弟伯父之类,但是却总有一个外来的权臣压着。

    樗里疾战功再卓著,也只能乖乖靠边站,不然想谋反啊!

    商鞅帅军攻打魏国,我倒不觉得他多会打仗,只是有手下人去打,自己统领而已,张仪比之商鞅尚且不行,但从军出征也能有军功,所以人家能文能武,怎么着都压着你一头,武将不能不服。

    甘茂也是,当初单独领军配合魏章大败楚军,魏章和张仪都是魏国人,一同跑到了魏国,甘茂则相当于占据了魏章的功劳,聊起天来也是想当年魏章如何如何,多亏了我领军,临危不乱这才大败楚军,有这个资本。

    但他多会打仗,其实也不然,独自领军攻打宜阳就是明证。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首都苏州,二十万大军围城,下属请示他,我们的主攻方向在哪?

    朱元璋大怒,二十万人攻城,还要分什么主攻方向吗?

    这大致是文人所理解的战争。

    得势的时候一拥而上,多死几个士兵算什么,向往着羽扇纶巾,谈笑用兵,以为只要尽封赏,便可以坐观局势,看宵小望风而逃。

    所以文人写,金兵两万破辽军七十万,所以联合金兵攻打辽国,想要往弄权术。文人见到宋军一败涂地,然后骂道,我十万宋军,却被辽人一万人所败,主帅可杀,全部可杀,全是无能之辈,却从没想过自己操刀去搏一把。

    童贯当时是宋朝第一武将,本身却是阉人,能在宋朝混到如此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