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18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再次之,跟韦小宝对陈近南说的类似,韦小宝说,自康熙上位以来,国泰民安,老百姓人人都有衣服穿,有粮食吃,为什么要反清呢,按照这逻辑,是不是只要日本人对中国人好,抗战失败也无所谓。
其实孟子兄说,只要对百姓好,就算外星人入侵,他都站在外星人一边。
————————————————————————————————————闲庭记趣
自觉大成的孟子野心勃勃,分析了天下局势,魏国如今四面受辱,魏惠王又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自己去魏国若是能施展抱负,把魏国从泥沼中拉出来,那天下人谁还会学其他的歪理邪说。
孟子千里迢迢,从山东赶到了山西,普快列车七个半小时,高铁三个半小时,可是当初可是半月的功夫。昔日孔明兄被三顾茅庐,地位有了保障才出山,孟子此举则跟大多数求官的人一样,渴望在魏国能闯出名堂,得到重用。
可是到了魏国,怎么告知魏惠王自己来了呢?
上门递书求见太跌份,孟子毕竟还算儒家的门派的领袖,出门也带了许多得意弟子,弟子们有钱的就坐着马车跟随孟子出国。那时候的马车如同现在的汽车,而且车子也分牌子,马车就只看装修的程度如何,一切皆有等级之分。
比如清代出门工具——轿子,清代皇帝妃子坐的称作辇(nian),别人坐的叫轿子。
亲王阿哥贝勒坐的轿子,要银顶黄盖红帏,抬轿子的人按照品级在10人到30人之间;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之内天子之都只能坐四人抬的银顶皂色盖纬的蓝呢官轿,出了京就是钦差可以做八个人抬得。
三品以下的只好坐坐两人抬的绿呢轿子,出京可以改成四人抬;地方督抚(高官干部)在外做八人抬轿子,下面亲眷可以坐四人抬,可谓是一级一级,皆有定数。
以上又称官轿,下面士绅也可以坐轿子,算是成功人士的象征。而我们所熟知的娶亲用的花轿,又称八抬大轿,一般连轿子都是借的,通常四个人抬就行了,讲究的人家要八个人抬也不违制,毕竟婚娶乃是国之大事,所以待遇也高。
坐轿子威风是威风,可是花钱也是花钱,平日里养着十个专门抬轿子的轿夫,富贵人家的轿夫怎么也得是月工资三千吧,算起来一个月就是三万,着实让人羡慕。
坐轿子也是看的,一般大家也不怎么管,比如明朝的南京镇守太监,一般说来只配做四人抬的轿子,可是这位镇守太监着实威风,算是太监中的排名前五的人物,跟内阁大臣地位都差不多,地方督抚都得赔小心,凭啥坐四人抬的,于是一般也做八人抬的(再多就造反了),一般也没人管。
但也有例外,比如海瑞先生当应天府尹的时候,南京镇守太监路过规规矩矩的换成四人抬的轿子一溜烟跑过去,生怕被这位海青天抓住借口参上一本,不死也得脱层皮。
但是孟子先生大可不必担心这个,礼乐崩坏,大多数人连什么人该坐什么马车都得翻书才知道,也没什么人吃饱了撑的去管,反而很向往。比如苏秦兄,随行车子上百辆,大是威风,连周天子都出门迎接,可谓出门看排场的典范。
孟子一行抵达之后,也不知道有没有客栈,估计是有的,不过这么多人还是租房子方便。
毕竟是一派首脑,很快大梁城内的相国等贵族过来拜访,而且墨家、杨家、道家等学派也派人致敬,表示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大家不如切磋切磋。
孟子曾说,其实我这个人也不喜欢辩论,觉得没用,可是人们就信这个,学问又不能像侠客一样比武见真章,所以面对挑战只能靠才思敏捷、嘴皮子利索说服对方,那些达官显贵看你说的好,自然鼓掌叫好,而后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