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魏惠王说,当然不行,逃兵就是逃兵,五十步也是逃兵。
孟子说,大王你说比邻国仁义,其实也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如今魏国之内,贵族之家猪狗吃的比百姓还好,大家却没有惭愧之心,路上处处可见饿死的饥民,国库内堆满了粮食却不赈济。饿死了人,就说是年景不好。请问大王,不会治国使得百姓身死和用刀杀人有区别吗?
魏惠王叹口气,没区别。
孟子再拜说,大王不把罪过归结到年景不好上,而是归结到自己身上,天下之民都会仰慕君主,想做君王治下之臣的。
看的电视多了,常见里面有写赈灾的情节,刘统勋去视察粥场,大清律,筷子浮起,人头落地。有时候也为了怕地方官隐瞒灾情,到当地去捕杀麻雀,看麻雀肚子里有没有五谷判断百姓是否有粮食吃。
而中,旱涝都会有一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四处乞食,主角拼命救灾。而我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灾民呢?
都说中国人喜欢把钱攒起来,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宰相刘罗锅里有一个情节,和珅在家吃饭,饭前念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四个老婆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后一个丫鬟喂和珅吃饭,不小心掉了一个樱桃,和珅命她捡起来吃掉。
据闻和珅也算没落贵族,小时候过的很穷,于是发奋读书,科举失利后仗着旗人的身份,被选为宫廷侍卫给乾隆抬轿。一日,乾隆看奏章,奏章里说某地犯人跑了,乾隆于是脱口而出一句“虎兕(si,犀牛)出于柙(xia),龟玉毁于椟中,此谁之过欤”?
身边的太监不知道乾隆何意,唯独和珅说,此论语里的话,意思是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玉在匣中坏了,是谁的过错,下一句是,典守者不可辞其责也,皇上的意思是,犯人跑了,当地的长官要负责。
乾隆知道后大喜,于是提拔为贴身侍卫。乾隆年纪比和珅大四十岁,此时年事已高,视茫茫,看的不清,晚上看孟子时,看下面那行小字注释,看不清,让和珅在旁掌灯。
和珅于是直接将那行注释都背了下来,让乾隆大奇,一般满族子弟好遛鸟玩鸽子,会四书五经的本就不多,不曾想竟然有人连注释都背的下来,着实是人才啊。
而且一接触,发现和珅更了不得,汉语满语不说,还会回语和蒙语,英国人马尔戈尼来访,也是和大人在旁做的翻译,如此人才,自然重用,于是广东十三行等与洋人打交道的事自然交给他办。
和珅富可敌国,最要还是经商而来,比如银号票号当铺,再比如广东十三行垄断了与洋人的贸易,那一笔都是巨大的财富。单说票号,乔家大院里乔致庸开办票号办过一件事,那就是广东府将税银直接存入乔致庸的票号,然后派人带着票单去北京,户部就可以去北京分号直接提银子了。
后期乔致庸因为收留了落难西逃的慈禧,被获准经营辛丑条约的赔款,从此乔家家财丰盈,算是富可敌国了。
乔致庸做的这些事,包括汇通天下,和珅都可以轻易做到,因为自古民不与官争,因为争不过,和大人是官,朝廷心腹,正是通过经商才来那么多钱财。
说的有点多,总之中国爱储蓄的习惯是自古以来,所以富豪之家都喜欢存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而太平盛世,何以大多数中产人家没有积蓄,一遇灾年就要讨饭呢,要赈济,到了不赈济就饿死,就造反的地步呢,我着实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却不能不想,杜甫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那是怎样的盛世,一两年灾荒都击不倒中产人家。
孟子说的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