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张 功成名就(第3/4页)  春秋英雄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善莫大焉,虽不是一时命世之主,永是传承文化的功臣。

    我写春秋英雄志以来,看过各种名人的简介,也包括他们做的事,少有一直掌权的权臣,少有善始善终的君主,害怕年老色衰的终将衰老,赶尽杀绝的也被诛杀全家

    那么多的人物,虽说总有例外,却也让我知道,没有绝对的道理。不是尽忠就能活下去,不是忠厚就有福报,不是正直就没人敢杀,不是无欲就不受猜忌。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以前总想,不是你喜欢对方也喜欢,你不喜欢的对方也不喜欢,这样讲有失偏颇。

    其实话不总是对的,总有特例,选择的看就好了。就如孔子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你觉得那句话不全对,证明你有认真思考。

    但你认真思考的结果如果是,因为某些特例,就把孔子的整句话当成伪命题,觉得自己不想做的就安排别人做,也许人家愿意做呢,那就是误入歧途。

    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是有书终究是好的。

    大染坊里说,有两种人不能看书,一种是看到书里出不来了,看了西厢记,想着崔莺莺。再就是看书做坏事的,秦桧就是。

    第三种是天赋太高的。因为天赋高,世事洞明皆学问,以天地为师,能有大的成就。刘邦、朱元璋都是无赖,造反成功了,因为读书少。黄巢想考进士,一边骑马横枪的造反,一边背诵周易中的十翼

    李自成更有意思,下马资治通鉴,上马不离孙子兵法。读书多了,顾虑就多了,干事的时候都得查一查前朝有什么先例,就把事耽误了,是书妨碍了他们的天分。

    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还有成吉思汗。他四处征战,蒙古那时候连文字都没有,别说书了,只识弯弓射大雕,也能成为一代天骄。

    射雕里郭靖曾说,我学习武穆遗书想出这条计策并不稀奇,大汗没读过书,却能想到,那是天生的英明。

    不过刘邦、朱元璋成就霸业之后,也都在识文断字,否则何以看奏章呢。朱元璋也喜欢写诗“要与西风战一战”之类,刘邦的大风歌就不说了,总之不看书的在反思看书多的坏处,没看过的书的在看书。

    对比下有文化流传的中原王朝,和没有文化流传的游牧民族,大多数的游牧民族融合进来中原,而没有融入的,比如西去的匈奴人。几百年后阿提拉率军忽然出现在欧洲,中国学者认为他是匈奴人,但是阿提拉大军没有相关历史记录,根本不知道他是从那里来的。

    我写此书,为的是叙述自郑庄公以来,时间故事混乱的春秋战国,并以此为始,将中国的历史捋顺一遍,让人们——起码自己,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观。

    史料的来源纷杂,有很多我触摸不到的资料,比如明清笔记,善本孤本之类,我只能通过能查到的资料,尽量把所有的事件排序,将故事的发生的逻辑捋顺。

    都说盛世修书,不知道何时会再来一次修书,能够把资料上传网上,以国家的实力去做一本更完善的通史,我想也是善莫大焉的一件事。

    所以我敬佩且羡慕吕不韦,因为很多人有他那样的条件,却花时间用来享乐,而没有去做一些有益于国,有益于民,足以流芳的好事。有的是眼光问题,看不到那么长远,有的是不屑为之,挣几处庄园,得到什么珍宝,对他们来说意义更大。

    有的人渴望留名青史,也有人满不在乎,你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能选择自己要做那种人罢了。

    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写在布上,而后悬于外,对外宣称,有能增改一字的,授予千金。

    这也是一种宣传,以吕不韦的名义和财气,一下子就将这本书的知名度推广开来。咸阳的人纷纷凑热闹,生怕错过又一个立木为信,各国来秦的士人也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