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华夏的调停(第1/3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法国人路易亨内平乘船沿底特律河航行时发现,河的北岸有一块理想的定居之地。1701年,法国军官安托万德拉莫特卡迪亚克以路易十四的海军大臣蓬查特兰伯爵为名,在此建立了底特律河畔蓬的查特兰堡,1760年,在法英战争期间,英国军队控制了该地区并将地名简化为底特律。

    苏族人控制了这个地区后,底特律的法国人要么北迁到加拿大,要么南迁到圣路易斯。于是苏族人趁机控制了这里,并作为战略据点控制周围地区。

    美军一路上稳步推进的策略很成功,虽然苏族骑兵在途中不断的侵扰,但是美军凭借火力优势,轻松的击溃了苏族骑兵的一次次进攻,抵达底特律城下。

    苏族人也不允许底特律失守,再次同样囤积了重兵。

    从表面上看,苏族人更占有优势,一面是坚城,另一面还有是机动性绝佳的骑兵部队最为配合,简直是守城的绝佳配置。但是,苏军由于火力的缘故,对敌人的打击能力很差。

    反观美军,对于苏族的骑兵显然有了应对之策。他们在战场后方布置了一道道壕沟,原本快速机动苏族骑兵只能沿着壕沟间隙行进,速度受到了极大限制,却给美军提供了绝佳的靶子。在试探几次不仅没有丝毫战果,还丢下上千具尸体后,就再也不敢骚扰美军了。

    美国人安稳后方的半个月后,就将精力转向了底特律。凭借仿制崖山人的12磅拿破仑炮与迫击炮,将底特律用木头建造的简陋木栅栏轰个稀巴烂,美军趁势攻入城墙。

    苏族人也明白底特律的重要性,虽然战场失利,却死战不退,还从后方不断的调集后援。美军同样如此。在鏖战的两个月后,底特律依然在双方手中转来转去,双方在底特律附近集结的总兵力都超过了十万人,伤亡总数也超过一万。

    双方就如同赌徒,看样子,不输掉最后一个筹码,就不会认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族无法制造军火的劣势终于显现出来,不仅武器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弹药不足了。

    苏族人打算趁夜撤退以尽量保存实力,但是,却并没得逞。

    格林通过苏族这几天的反击力度推测,苏族人的弹药已经不足了,作为任何与名合格的指挥官,都不可能在弹尽粮绝的情形下继续坚守。因此,格林早已经在苏族人西撤的必经之路设置有伏兵。结果就是,苏族人不仅没有因为趁夜撤退减少损失,反而因为突遇美军而军心涣散,队形大乱,四散逃逸,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美军尾随而至,对苏族人展开两面合击,苏族人损失超过一万五千余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

    趁机病要你命的大力谁都懂,更何况是格林?格兰帅军有向西,沿途攻克了数个苏族人主要据点,距离苏族的首都苏城已经不足三百公里。

    苏族人一方面,从各地抽调兵力层层堵截这支如同疯牛般的美军,一面向新华夏求救,希望新华夏提供军火支援。

    但是,新华夏以中立国的立场,拒绝了这个要求。

    原来,这几年,苏族在顺风顺水的发展,凭借着北美地区唯一印第安人的国家的先天优势,聚拢了大量印第安人,已经拥有了四十几万的人口,最大控制区域幅员超过七十万平方公里,志得意满,对于新华夏也没有以前那么恭敬,对于新华夏的许多请求都是置若罔闻,就连此次出兵加拿大,都是新华夏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才同意出兵的。

    现在,美国人虽然进军迅速,但是并没有达到让苏族人伤筋动骨的地步。而且,新华夏也想要看看此时美军的实力。

    显然,此时的美军虽然火力比不上新华夏,最主要的炮兵比例不足,其实,现在还没有那个国家的火炮比例超过新华夏的。但是,这些民兵出身的美军射击精度不错,毕竟大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