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六章 普法战争(第1/2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31年2月,焦急难耐的普鲁士趁着沙俄军队被拖在巴尔干的良机,向法兰西宣战。一方是早有准备且野心勃勃的普鲁士,一方却是对外软弱、军备不振且毫无防范的法国,胜利其实早已注定。

    双方刚开始的焦点集中在了边陲重镇拿蒙萨勒镇。法军原本在此集中了超过七万的军队,可惜,普军数量更多,足足有十二万的兵力,且后续部队仍然在源源不断的通过铁路快速抵达此地。与数量相比悬殊更大的是,双方兵员素质与武备的差距。此时普军通过几次统一战争,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战争经验,绝对算得上欧洲一流的精锐陆军,而且,几乎所有的主战部队都已经换装了后膛枪;但是,法国这些年将精力放在了海外,通过大力拓展殖民地从而获得超额的经济利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殖民强国。但是,也正因为面对的大多是装备大刀长矛的冷兵器部队,对法军几乎构不成多大威胁,法军自然也没有获得什么有效的近代战争经验,而且装备也主要是前膛枪,只有少数精锐部队装了后膛枪,但是这些部队并不包含拿蒙萨勒镇守军。

    最悬殊的还是火炮。虽然战神拿破仑最擅长的是火炮,在拿破仑时期,法国也装备着欧陆最大比例的火炮。但是,战败后,或是为了安抚对手,或是由于经济原因,法军几乎没有更新什么新式火炮。倒是普军在拿破仑的教训下,对火炮的认识极其深刻,火炮无论是口径、射程还是数量上都要远超过法军。

    双方的火炮对射仅仅持续了一天两夜的功夫,法军火炮阵地就被摧毁,然后,看似稳固的拿蒙萨勒镇被普军拿下也就不出意外了。

    普军立即在这个小镇重新布防,迎接即将到来的法国援军。

    被打了七寸的法国人,虽然感觉到了痛彻心扉的痛,但是却更不能允许任由敌人在自己头上拉屎撒尿。不得已从各地调集兵力,意图收复拿蒙萨勒镇。

    只是,法国落后的交通直接限制了法国人的运兵速度。两个月后,一支四万人的前锋部队已经距离拿蒙萨勒镇不足30公里处,但是从最遥远的法国西北角调运的士兵刚刚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就这样已经是苦不堪言的长距离急行军了。

    普鲁士前线总指挥部很快发现了这种情况,当机立断,决定先行打掉这支先锋部队。当天夜里,普鲁士士兵触动七万人,兵分三路,向法军前锋所在包围而去。

    第二天,茫然的法军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普鲁士人的包围。

    结果又几乎是一场屠杀,法军原本数量就差不多是普军的一半,装备差,素质良莠不齐,大多是新兵蛋子。四万法军,战死一万朵,伤者不计其数,大多为普军俘虏。普军得胜而归。

    轻松获胜的普军信心更加高涨,也不再采取守势,主动向巴黎进军。法军数次试图拦截,均以失败告终。

    面对几近整线溃败的法军,普军几乎是以游览的心态向巴黎进军的。在他们看来,从普法接战到现在,仅仅半年时间,巴黎已经唾手可得,法国的战败已经成为必然。

    可惜,东线出事了。

    奥地利帝国,战胜拿破仑帝国的四强国之一,拥有欧洲第三大的面积和第三多的人口,从这些方面看,是当仁不让的欧洲强国之一。但是,此时的奥地利,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似锦,气馁却隐藏着诸多矛盾,尤其是其境内第二大民族奥地利民族,其要求分享权力的斗争正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问题也由于沙俄的参与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表现在最需要团结一致的军队,就是由许多不同民族的人员构成的。这些不同民族,虽然有许多中上层军官都懂的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但是底层士兵大多出身贫寒,大多目不识丁,导致在军地内部言语都不同,造成军令难行。再加上拿破仑战争期间奥军屡战屡败,损失了大批有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