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六章 普法战争(第2/2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验的精锐部队,只能临时从民间加大征兵力度,以补充足的兵员,只是人数上来,由于时间的关系,军事素质却是大大降低。

    与沙俄军队的接战,就是奥军实力的一个体现。沙俄原本以为碰上的还是当初与自己能够打生打死的军队,却发现,对面奥军却是犹如一盘散沙,一碰即溃,其中有同族的斯拉夫军人主动向自己投诚,甚至直接反叛。这很像中国古代的前秦与东晋的战斗,一面是其心各异的多民族部队,一支是令行禁止的汉民族统一武装,人数多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更何况,在南部战场,俄军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大有反超之势。结果就是,奥军一如后世蒋申凯的**,成了运输大队,专为对方送武器的了。

    俄军经过此战几乎没什么损失,却获得了大量先进的武器,其中许多都是后膛枪,战斗力不仅没有随着战斗的进行而减弱,甚至越战越强。

    俄军在战胜了土耳其境内的奥地利与土耳其军队后,原本是打算继续南下,争夺巴尔干的,可是西面的盟友法国却不行了,眼看着,巴黎就要失守了。法国可是俄罗斯的金主,在沙俄有大量的投资,经济决定基础,沙俄也不好对法国人的请求置之不理,只能一方面巩固战国,另一方面,却从南部抽调主力,直接打穿奥地利南部经领土,向北进发,另一路是国内的援军,直接从北面出发,剑指布达佩斯,后面距离匈牙利的首都维也纳其实也不远了。

    匈牙利国内的军队更是战斗力掉渣,被俄军一路吊打,让俄军如入无人之境,行军的十分酣畅淋漓。

    坐立难安的奥地利只能向普鲁士求援。

    普鲁士虽然万般不愿从西线撤兵,可是一旦奥地利战败,自己腹背受敌,以一国的实力支持东西两线战场,显然不可能。普鲁士一面咬牙切齿的谩骂,还要向东线调兵,只能暂停西线的军事行动。

    这时候,法国人在英国的物资支持下,实力有所补充,西线战场进入战略僵持阶段。

    东线,由于普军的加入,奥军终于阻止了俄军爆发的势头,同样陷入僵持的局面。

    双方其实都没有破局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外力,那么其余国家呢?

    法国寄希望于大英帝国能够在欧陆参战。但是,大英帝国愿意将自己有限的陆军投放到欧陆吗?答案是不愿意。

    无论是后世的一战还是二战,英国人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海战上。有限的人力资源肯定不愿意耗费在激烈的陆地争雄方面。无论任何时候,陆战的兵力消耗都是最大的,不像海军,最大的损耗就是舰船这样的物质资源,单纯物力的消耗,大英帝国并不怕,怕的是人力的消耗。就比如此时的法国有三千六百万人口,俄罗斯四千多万,而英国只有一千五百万。当然,普鲁士是例外的。普鲁士虽然刚刚开始有统一的迹象,控制的人口也不多,只有一千多万,但是一向军事优先,按照欧洲的说法,别的国家是拥有一支军队,而普鲁士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由此可见普鲁士的军事传统,根本不惧怕战争。

    英国人可以参加陆战,但前提是海战的胜利从而确保对殖民地的控制,然后用殖民地的人力物力来支援欧洲战场。至于荷兰、西班牙等国,已经陷入持续衰弱之中,别人不打他们就已经万幸了,何谈主动出击?抓紧发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法、俄两国只能耗着,无法可想。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