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连满人都要揭竿而起的满洲国(第2/11页)  大穿越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懵懵懂懂地看着五月花号靠岸之际,有一个穿越者突然现身,并且将未来五百年将要发生的北美历史,原原本本地向他们尽数相告,那么这些印第安人会怎么做

    根据当代那些国内公知们的说法,北美大陆的近代历史大概可以形容成这样,“这块富饶的土地在你们印第安部落的版图内,是如此的愚昧荒凉,不仅连个像样的城市都没有,居然还保留着活人祭祀这么落后的习俗,真是野蛮得让人耻笑啊未来这块土地虽然归了外国,但是那里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并且从未开化的国度一举变成了最强盛的世界霸主对于这一事实,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国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为本,答案是同意。我赞成以民为本。当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时,国家的利益要服从百姓的利益。国家应为人民牺牲,不是人民为国家牺牲所以,你们应该很高兴地欢迎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这是一个肩负着人类希望的伟大国度,是文明、民主和自由的象征”

    但问题是,根据我的推测,那些印第安人在得知这一切未来命运之后,在第一时间内做出的反应,肯定不会是高高兴兴地给白人们送上火鸡和玉米,自觉自愿地给他们腾出生存空间,逆来顺受地让白人们用子弹和瘟疫把自己消灭大半,或者驱逐到荒山野岭间的印第安保留区,同时欣喜地看到这片土地上诞生出一个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还会有一个感恩节来纪念他们这些愚蠢的土著人而是嗷嗷叫着摸出弓箭和长矛,宁可拼了命也要把这帮白人给统统宰掉吧

    道理也很简单:船上那些欧洲白人的梦想与希望,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灾难和绝望。

    而在当年的伪满洲国,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也跟白人移民和印第安土著一样相差仿佛。

    正如在印第安人眼中,伟大的美国只是他们的噩梦一样,“满洲国”也绝对不是中国人的乐土

    首先,在具体讲述伪满洲国的社会面貌之前,请让我们先对民国初期的东北三省状况进行一番追溯。

    自从入关定鼎以来,满清皇室就一直把起家的东北地区,视为王朝最后的自留地,预备在时局不利的时候“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故而设立了“柳条边”阻碍人口迁移,禁止中原汉民开垦东北的“龙兴之地”,大大妨碍了东北地区的开发直到鸦片战争前夕,整个东北三省依然只有300万人口,跟明末相差无几。而且就连这么一点人口,也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最南端的辽宁,当时吉林将军辖下的总人口居然只有区区六七万,平均每十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人口密度比之今天的西藏还要不如,其蛮荒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清朝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东北地区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缺乏最起码的人口和资源,导致东北地方官府根本无力抵御从欧洲远道而来的俄罗斯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俄国人仅仅依靠威逼和恐吓,就一口气割占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沃土

    痛定思痛之下,清朝从1860年开始逐步松弛了“柳条封边”之策,允许汉民开发满洲。到了甲午战争之后,为了抵御日俄两国的蚕食,清廷终于完全放开了禁令,竭力鼓励汉民出关开垦荒地。截止到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已经有了两千万人口。而之后统治东北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也延续了这一“移民实边”的政策,最终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前夕,让东北人口增长到了三千万左右。

    民国年代的前期,在连年内战、灾荒频繁,民不聊生的华北地区老百姓眼中,山海关外那一块地广人稀的肥沃黑土地,就如同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人眼中的美洲新大陆一样,是一片“希望的原野”。从山东、河北等地出发去“闯关东”的人潮,也仿佛上个世纪渡过大西洋移民美国的欧洲人一样络绎不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