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章,血战神头岭(第1/3页)  抗战之太行山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李云龙常说的一句话。

    神头岭,领窄沟深断崖多,邯长公路也不是很宽广,真所谓狭路也。真到了短兵相接白刃战的时候,那就看谁更加英勇了。

    鼓舞勇气的方法有很多,古代所谓的誓师大会,砍头祭旗,就属于鼓舞士气的方式之一。

    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鼓,战鼓。

    曹刿曾经说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就把战鼓跟勇气的关系说的很明白了。

    著名的民族英雄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就曾经在韩世忠与金人宗弼大战于长江的时候冒着箭雨亲自擂鼓助战(还有个说法是用鼓声指挥军队)。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梁红玉身为女子,祖上是武将出身,后来又当了营妓,出身可谓卑贱至极。但是能让那些文人在史书上给她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与她跟着丈夫努力抗击金兵侵略不无关系。那时候的文人还是非常有风骨的。

    在现代战争中自然不能随军带着战鼓。但是现代战争同样也需要鼓舞士气。

    于是,军号便诞生了。

    军号的号声有很多种,代表着多种命令。在战场上,有些命令就要靠军号来传达,有个这词不是叫“号令”么。

    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冲锋号”。

    别跟我说集结号,那个电影没播出之前,除了当兵的,谁知道集结号是啥动静?

    神头岭上自然少不了司号兵的身影。

    在信号弹飞向天空的时候;在战士们准备冲锋的时候;在机枪手们还在拼命扫射的时候。

    保安团各连跟八路军各营所属的司号兵们,纷纷的从自己的隐蔽处跳了出来。他们就这么站在就近的大石头上,努力的抬起胸膛,右手把军号放在嘴边,左手握拳藏在腰边,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吹响放在嘴边的军号。

    “嘀嗒嗒嘀嘀嘀嗒嗒……”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在了神头岭的山间。

    “冲啊,杀啊,杀鬼子啦……”在冲锋号的鼓舞下,原本就在拼命冲向鬼子的战士们跑得更快了。

    “为了民族,为了全国的老百姓,同志们,冲啊……”这是八路军的指挥员们在一边鼓舞士气,一边冲锋杀敌。

    “后面就是家,鬼子来了杀;保安团保家乡,拿起刀枪守爹娘。兄弟们,保护咱爹娘的时候到了,杀呀……”这是保安团的连排长们在带队冲杀。

    战士们很快便与鬼子战在了一起,双方互相纠缠的情况下,开枪已经失却了意义。到处都有敌人跟自己人拼刺的身影,这一枪下去打到敌人跟打到自己人的几率好像没多少差别。

    只有拚刺,才是最可靠的。小鬼子坚信这一点,八路军根保安团的战士们也坚信这一点。

    吃饱喝足力气壮又有冲锋号鼓舞勇气的战士们自然是个个猛如虎,狠如狼。一杆杆的大枪跟红缨枪如龙似蛇的刺进鬼子的咽喉,胸膛。粗壮的大枪有时候还能充当狼牙棒的角色,砸在鬼子的脑袋上也是杀伤力非凡。

    王毛就跟在杨氏喜来乐三人组的身边,他们的周围则是两个班的八路军战士。王毛的班长没有用他心爱的汉阳造步枪拼刺刀,而是拿着同样的红缨枪在跟鬼子拼刺。

    王毛也在跟鬼子拼刺。不过他对面的鬼子明显的有伤在身?要么就是被炮弹给炸懵了?你老是拿眼睛盯着我的红缨枪的红樱看个毛?没见过?

    噗,王毛的红缨枪头迅速的扎进了鬼子的咽喉,拔出来的时候带出来大蓬的鲜血。鬼子兵则是丢下枪双手捂住脖子上的伤口,倒在地上一抽一抽的抽搐,很快就没得动静。对此王毛已经熟视无睹了,他只是踩着鬼子的胸膛踏了过去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是他今天杀掉的第五个鬼子了。自打早晨吃完杨喜给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