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三十五章、九段棋所(2)(第1/2页)  紫塞轶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瀛围棋相关书籍。进入平安时代(794—1185)以后,围棋倍受上流社会妇女的青睐,对此,在十一世纪问世的《源氏物语竹河》等章中,有相当细致的描写。到镰仓时代(1185—1333),围棋在习惯于战场生活的武士中也逐渐传播开来,即使在紧张的战争空隙之际,武士们仍迷恋于黑白之间。

    这大概是由于围棋的思维方法与实际战争中的战略战术相通的缘故吧。与此同时,围棋也进入了僧侣的生活,1199年东瀛棋圣玄尊法师编《围棋式》一卷,浅近易懂,为围棋在东瀛的普及开辟了道路。

    四家角逐。东瀛专业棋手兼围棋史专家中山典之,根据赖山阳所著《东瀛外史》统计,战国武将中有30—50为围棋爱好者,三大枭雄织田信长c丰臣秀吉c德川家康都具有相当的棋力。此时,终于出现了寂光寺僧人名日海(1558—1623)的围棋大家,他先后仕奉于织田信长c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织田信长馆览日海精湛的棋艺后,誉称其为“名人”;丰臣秀吉曾举行棋会,赐予天下无敌的日海每年二百石的俸禄;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召日海去江户,任初代名人棋所。

    所谓“棋所”,是德川幕府赐予围棋最强手的荣誉称号。其职责是总理围棋事务,指导将军弈棋,垄断围棋等级证书的颁发权等。德川家康每年还支付给日海禄米五百石。日海将寂光寺堂宇号为“本因坊”,自己改名称算砂,是为本因坊鼻祖。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本因坊名胜的由来。当时因棋艺高超而享有禄米的还有另外三个嫡派,即安井家c井上家c林家,加上本因坊,合称“棋所四家”。

    在当时战乱中的东瀛,统治者认识到棋枰如战场,因而酷好围棋并对棋手大力扶植。这样,围棋不但没有因战乱而衰落,反而出现了日海这样名垂后世的大师和四大门派争先的围棋盛世。

    1644年幕府建立了“御城棋”制度,出战者有“棋所四家”和其它的六段棋手。名门望族也可破格参加。参加“御城棋”被看作与武士们在将军面前比武同等高尚。不久,各家围绕“棋所”头衔展开了反复激烈的争夺战。这一时期是东瀛围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夺取“棋所”的最初争霸战是本因坊二世算悦与安井二世算知的对局。从1645年至1653年的九年间,分先对战六局,结果是3:3成为和局。由于双方相持不下,因而都没能就任“棋所”。按规定,就任“棋所”需符合下列条件:

    1以棋艺超群而由“四家”一致推荐;

    2并在比赛中取胜;

    3得到官命。

    算悦死后,算知依靠官场势力,于1668年被官命为“棋所”。然而本因坊三世道悦提出异议,要求争棋。至1675年止,双方酣战二十局,结果算知负十二局c胜四局c和四局而惨败,1676年交回“棋所”。

    道悦将本因坊传给弟子道策掌门,自己隐退了。这次争棋是rb围棋史是最激烈的对抗战之一。1677年本因坊四世道策被推举为“名人棋所”。使各家皆无可挑剔而被推举为名人的只有道策,可谓空前绝后。道策被公认为“棋圣”,他一反传统的偏于力战的着法,开创了延续至今的重视全局协调的近代布局理论。

    1682年道策授四子与访日的琉球第一名手c王子亲云上滨比贺对局,这是东瀛人与外省人对弈,道策精彩地大败对手,显示了当时东瀛棋坛的高水平。在东瀛一般认为,由此时开始,东瀛围棋水平已经超过殷省;但现代棋界泰斗吴清源先生指出:当时的东瀛围棋著作《发扬论》c《棋经众妙》c《死活机妙》等书,大多取材于殷省的《玄玄棋经》,并认为,殷省在乾隆年间是围棋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东瀛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问过吴清源先生,乾隆年间名手的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