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伐木队营地(第2/4页)  逃犯手记之列国群芳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一个自小在新疆长大的人,范海冬对俄语自然是非常熟悉,歌曲中的歌词他也完全能够听得懂,那悲凉的乐曲、哀伤的歌词,给了范海冬极大的触动,想起远在国内,年迈体衰的父母,他禁不住热泪盈眶。

    低沉委婉的歌声伴随着同样悠扬的三角琴伴奏,汇聚成一首动人而又哀伤的乐曲,在傍晚的树林间回荡,范海冬完全沉浸在歌声带来忧伤意境中,他忘记了腹中饥饿,忘记了四周的冰冷,就那么独自一人,靠在一株落叶松粗壮的树干上,闭上双眼沉沉的昏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范海冬在一阵儿嘈杂的马达声中苏醒过来,他缓缓的睁开双眼,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头顶由一根根圆松木搭成的房顶,随即看到的,是身边一侧墙上挂着的一支双管猎枪。

    “我这是在哪儿?”范海冬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撩开盖在身上的厚厚兽皮毯子,下了床。

    等到范海冬在地上站稳了,他才开始打量着房间里的摆设。这明显是一个伐木人的小木屋,房子里摆设很简单,圆木拼钉而成的墙壁上,悬挂了数把各式各样的斧头、电锯和刨子,在房屋的正中央,一个木炭炉里,还闪着没有熄灭的点点火光。透过靠近门边的一扇窗户,范海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窗外正有一群白皮肤、黄头发的粗壮大汉,在紧张的忙碌着什么,在嘈杂的马达声中,几句俄语的交谈不时传过来。

    范海冬思索了一下,才想起来自己昨天晚上顺着那悠扬的歌声来到这里,后来好像因为疲劳饥饿,而在一颗落叶松树下昏过去了。看来是这里的人发现了自己,并把自己救回来的。想到这里,他又本能的想起了自己的那个保险箱,慌张的四处查看起来。直到他在那张木板床下找到泛着亮银色光泽的保险箱时,才松了一口气。他把保险箱抱在怀里,一屁股坐在床上,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如今这保险箱可是他的命根子呀。

    窗外的喧哗声还在继续,范海冬想了想,又将保险箱塞回到床下,起身披上自己的大衣,走出门去。等到了屋外,他才发现,自己如今身处的是一个伐木队的营地,长方形的空场中,停了四辆长斗的老式“波罗乃兹”大卡,那一阵阵儿轰鸣的马达声,正是从这几辆早就应该淘汰的老式柴油机车上发出来的。此刻在四辆机车的周围,正围着二十多个俄罗斯大汉,他们正忙碌着把车边一桩桩及腰粗松木,通过简易的起吊架往车上搬运,从他们熟练的操作手法上看,显然这种工作已经干了很长时间了。围在空场四周的十多座简易木棚门口上,几乎都站立着一两位身穿俄罗斯传统长裙的女人,不用说,她们肯定是这些伐木工人的家属,她们看着自己的男人辛苦劳作,眼睛里的神采很复杂。

    看到范海冬从屋里走出来,那些女人的目光调转过来,投射到他的身上。很快,那些忙碌的男人也看到了他,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朝范海冬走了过来。

    “醒啦,你,”一个身材高大,但却略微有些驼背的大汉率先走上来,操着一口卷舌音很重的汉语问道。

    “嗯,谢谢你们救了我。”范海冬笑了笑,一边伸出手,一边用流利的俄语说道,“我懂俄语的,你说俄语就好了。”

    “谢就不用了,见死不救可不是我们鞑靼族人的习性,”大汉伸手和范海冬握了握,用俄语说道。

    范海冬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他知道鞑靼在俄罗斯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支,同时也是俄罗斯现今七大民族中的一个,在以往苏联大国沙文主义风气的影响下,国内的七大民族不可避免的,也沾带上了大民族主义情绪。

    “我叫约里奥库尔布斯基,先生叫我库尔布斯基就可以了。”库尔布斯基的大手很有力,攥的范海冬的手隐隐作痛。

    “叫什么库尔布斯基,先生叫他戈尔巴乔夫就可以了。”库尔布斯基身后一个身穿褐色皮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