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弥远(2)(第1/3页)  宋末之龙战九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嘉定年间,金兵南侵,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赵方抗敌得胜,上书朝廷,列举五条理由,反和主战,请宁宗下诏伐金。宁宗下诏说:朝廷守和议,不大举发兵,各地将领可抗敌立功。宁宗命将诏书传布,招谕金朝统治下的官吏军民。史弥远则不置可否,坐观成败。弥远独相宁宗十七年,期间去伪学禁,赠朱熹、复赵汝愚、吕祖谦等人官职,召林大中、楼钥等故老十五人入朝,受到朝野的好评。

    宁宗朝,史弥远地位的直线上升,还处决于宁宗赵扩自身的软弱,宁宗在位前期全听韩侂胄的,后期全听史弥远的,他自己从来没有什么主见。可想而知,在朝堂上皇帝没有主见,丞相如果再没有主见,岂不乱了套了吗?这个国家的责任由谁来负,丞相不行施权力行吗?但在传统的观念中,皇帝作主,天经地义。丞相作主,却要遭非议,再说作主,也难免会作恶结怨,久而久之,被视为弄权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滋生弄权的念头人皆有之,恐怕不是史弥远,换一个其他的人也会这样的,所以不可以对史弥远特别苛求。况且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里,弄权的非议也在不断地激发着史弥远去弄权。

    综观诛韩侂胄一事,既有韩侂胄统治不得人心的一面,又是战和之争,对此也不能简单地以主战为是,主和为非。但恢复秦桧的王爵和官职,答应函韩侂胄于金人的确过分,后者特别有伤国体,这不能不认为是决策思之不周的缘故。

    第二件事是拥立理宗。宁宗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子,所以就立荣王曮作为太子,赐名为询,称为景献太子,不料他在二十九岁那年,即嘉定十三年,就早早死去了。宁宗又不得不另外选择皇嗣。人选自然是赵贵和。因为当年,宁宗的兄弟沂惠靖王死后也没有儿子,宁宗对兄弟十分慈爱,就立燕王德昭九世孙赵均作为兄弟沂王嗣后,并且赐名贵和。现在太子死了,宁宗便很自然地将贵和立为皇嗣,并改赐名为竑。这样赵竑就成了皇子。

    这个皇子无论对于大宋,还是对于大臣的确都十分重要。所以赵竑一立,朝廷反映十分强烈,而其中反映最为敏感的莫过于丞相史弥远了。当年景献太子,弥远与他相处很和谐,所以弥远可以高枕无忧。而现在的皇子对自己怎么样,史弥远当然也很想知道他的好恶,但这事又不便直接打听。弥远寻思再三,却一时找不出好办法来。过去赵均为沂王嗣时,并不在弥远关注的范围之内,所以对于赵均的爱好,弥远竟然一无所知。如今赵均成为皇子后,关注他的人多了,议论他的人也多了。一次弥远在朝中听说皇子喜欢弹琴,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弥远马上有了心计,他立即叫仆人到民间买了一个擅长弹琴的美女,并择日将她献给东宫,又暗中以厚廪其家的诱惑,命她暗伺动静。弥远强调,东宫的一举一动都务须立即报告,这位美人欣然答应了。凭着色艺俱佳而且知书慧黠的素质,她很快就得到了皇子的宠爱。

    赵竑成为皇子后,心里就很不以弥远为善了。他常将胸中的积郁,倾吐给深加宠爱的知音。这位知音真是弥远献给的擅长弹琴的美女。皇子常常把杨后及弥远的罪恶记在册上,后面还加着这样的话:“史弥远当远配八千里。”东宫的墙壁上有地图,赵竑指着琼崖说:“我以后得志,要将史弥远流放到这里。”皇子还曾称史弥远为“新恩”,意思是以后他当了皇帝,史弥远不是去边远的新州就是去恩州。那个美人听了后,便将这些事一一密报给了史弥远。弥远很惊恐,这事非同小可啊。

    史弥远一面心里盘算着,一面想进一步证实一下东宫的言行,如果还有可以挽回余地的话,他又何必再去苦费一番心思呢。于是借七月七日,弥远送一些乞巧奇玩给赵竑,而赵竑却乘着酒意将这些奇玩掷到地上打碎了。史弥远得知后更是魂不附体,他知道这个皇子一旦即位,就没有他的好果子吃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