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为游客你能怎么着?无非就是伸着脖子让人家宰就是了。”
“如此这么说,当年流传在江湖上金牛遭到歹人暗算死于山洞的传说是真的喽!”
其实我更相信金牛是遭到狐狸算计冤屈而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牛和驴的智慧加起来也并非能斗过狡猾的狐狸。就在我们私下议论的时候,那低头喝水的金牛像是听见有人说话声,便警惕地抬起头四下里望了望,随即便匆匆朝牛山方向去了,很快消失在牛山茂密的松柏林中。
随后我们沿着一条碎石土路来到蛟山的西北面,这里面对着淄河,有三个大石窝;在其中一个石窝的巨石缝隙之中,涔涔的渗出一些水,顺着石窝底部的巨石汇集到凹处,形成一个小小的水坑,望着这一丝丝的流水,遥想到这就是天齐渊的故址。
遗憾的是,当年日涌水六万多方的盛况已不再见。
虽然我们已看不到当年天齐渊群泉喷涌、雾气蒸腾的壮景,但它蕴藏地下的丰富泉水,至今仍还在造福着一方百姓。当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蛟山西侧的一块玉米地时,发现了一小片芦苇;大家都十分高兴,因为按常理讲,有芦苇的地方就应该有水,走近一看,果然芦苇丛中有涔涔的流水,逆流而上;于是我们顺着流水寻找起源,却发现只有几个小小的水洼,没有水涌出的地方。
这里的水其实是从地里渗出来的。齐地仁指着玉米地里那一个个的小泉眼,说这里的水就是从天齐渊那些小泉眼流淌出来的,最后汇集流入到淄河。虽说流水量不大,却是一年四季都流,只是雨季大些旱季少些而已;即使在二零零零年天大旱的时候,田野上一片枯黄的野草如同死人枯萎的毛发,干燥地匍匐在龟裂的泥土上面。所见之处都是一片萧条的景色,地面上龟裂开一道一道深深的缝隙,像老女人冬天时候粗糙爆裂的脸。而在天齐渊周围却有百平米的田地里生长着的玉米却长势十分旺盛,这就完全足以证明,天齐渊仍有潺潺的流水。
根据史载:在魏、齐那个年代,渊内的水能浮出大木头;这木头大都是五彩的松柏木,而且带有一股香气。而渊上的亭阁都是用渊内浮出的松柏木所建;亭上那些镶刻着“天齐”字样的铁瓦也是从渊内浮出的。甭管怎么说,凡是渊内出物的年代,当地的年景都非常好,国泰民安。
“难怪人们都说,天齐渊是块风水宝地呢!”笑乐神点了点头,似在自言自语。随后他抬起头仰望一眼天空:“趁现在天还早,我们得抓紧时间往四王冢赶,争取天黑之前赶到,找个能露宿的地方好好睡上一觉。”
齐地仁说:“恐怕赶不到那里就天黑了。因为从这里去四王冢要通过一片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土崖沟壑,道路很难走。可以说这段路是我们这次行程中最危险的地段,夜间在土崖壁沟壑行走很容易迷失方向;如果想顺利走出来的话,必须列队排成一字型,人与人之间不能间隔太长,要有团队精神,相互照顾才是。”
“是吗!”就连一向超级自信的笑乐神禁不住也显得心事重重起来,前面的路既然充满危险,那我们就更应该抓紧时间赶路。这时候他让我们检查一下各自的背包,确定里面东西都没漏下之后赶紧上路。为确保安全起见,一路上他还嘱咐大家一定相互照应着,千万不要掉队。
说心里话,之前他根本没想到要经过这么一段难走的路。只是方才听齐地仁那么一话,他的神态瞬间显出不自然,打破了之前那种自信感。
我立即也觉察出情况有些不妙。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跟在大家身后,一步一抬头向前走去。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我们又回到了通往牛山的路上,不同的是,这条山路是在牛山的西侧;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是我看到左侧山崖沟壑下的管仲墓,才勾起两天前露宿在管仲墓前那一幕的记忆------这不是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