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少壮派(第1/3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八章 少壮派

    与杜奇威一样,裴承毅同样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作为共和国陆军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裴承毅既是命运之神眷顾的幸运儿,又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像的考验与磨难。

    所谓“少壮派”,狭义上指1990年后出生c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人,广义上指年纪在45岁以下c思想开放c积极进取的军人。

    与对应的“老成派”相比,幼年的成长环境让“少壮派”军人更加清楚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整个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更熟悉信息化时代的“游戏规则”,更加擅长将信息化技术用于战争。

    对仍然在追赶美军的共和国陆军来说,思想观念的飞跃比物质基础的进步更加重要。

    从建立共和国的元勋算起,以20年为一代划分,共和队要在短短4代人的时间内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时代,不可能像西方国家的军队那样,逐步实现机械化c电子化与信息化,最终进入网络化时代,必须飞跃式发展。即便从机械化时代算起,西方国家的军队也用了足足90年才进入网络化时代。共和国陆军要在21世纪的短短20多年内实现信息网络化,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足够高的思想认识,不可能加快军队的发展速度。

    虽然彭茂邦一向重视技术,在纪佑国执政期间(当时总参谋部在分配军费时的决策权超过了国防部)大约15的军费用于新技术与新装备的研制开发,美军同期投入军事科研的资金仅占军费的9,但是从根本上讲,因为彭茂邦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了解并不多,所以更加注重某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先进武器装备,而不是对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军事系统。

    直到项铤辉担任作战处处长,情况才有所改观。

    东海战争中,共和事系统存在的欠缺暴露无遗。虽然绝大部分陆军将领(陆军仍然在共和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愿意承认东海战争对共和国国防军事力量建设产生的长远影响,但是没人能够否认这场战争的“警示”意义。

    以往,共和国奉行“本土防御”与“防御反击”战略,陆军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随着国家实力提高,共和国不可能永远奉行“本土防御”与“防御反击”战略,战争在国土上燃烧,打烂的是自家的家当,即便打赢了入侵的敌人,损失也无法承受。共和队迟早要走出国门,在境外与敌人决战。

    问题就在这里,走出国门,需要更加强大的进攻能力,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军事系统!

    东海战争,一览无余的暴露出了共和队进攻能力不足的缺陷。

    战后,共和国加快了海军与空军的建设步伐,表明国家领导人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决心打造一支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军队。

    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拥有再好的武器装备都是白搭。

    彭茂邦在离任前保荐项铤辉出任总参谋长,正是因为项铤辉出身特种部队,而特种部队既是共和国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又是最先接触信息化技术c与“外军”打交道最多的部队。在打击恐怖组织与分裂组织的“持久战”中,共和国的特种部队多次在中亚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特种部队交手,非常清楚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对提高军队战斗力起到的重大作用。

    独木难支,项铤辉要想推进军事改革,必须有一帮得力助手。

    “少壮派”军官的地位迅速提升。海军的林啸雷c华剑锋c梁国翔c朱荣辉等人,空军的贾宝国c林岱珏c梅乐弛等人,陆军的裴承毅c凌云霄c李东石等人,均是“少壮派”的代表人物,都得到了重用。

    裴承毅算得上是“少壮派”中最特殊的一个。

    绝大部分“少壮派”军官都是从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