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制空王牌(第4/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比如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就向主要盟国提供了f一14与f一15这样的重型战斗机,甚至允许部分有实力的盟国建立战斗机生产线。政府已经允许企业向最主要的盟国出口j一14战斗机,要不了几年,随着第五代战斗机逐渐取代第四代战斗机,出口j一16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即便中重集团在国内赚不到钱,只要能让j一16出口,就能在国外赚到更多的钱。

    得到中重集团的承诺,空军与海军下定了决心,向国防部施加压力,要求按照最初的计划,将j一16发展成为重型制空战斗机,并且承诺各采购400架与240架。虽然在研制过程中,因为技术难度太大,研制经费一再超标,最终为5200亿元,但是与最初的6600亿元相比,仍然少了1400亿元。研制经费超标,也与军队,特别是海军的需求有关。按照海军提出的新计划,j一16b必须在2034年初完成定型试飞,在2034年底量产,才会考虑大批量采购,不然海军将采购更多的j一17b(j一17b预计在2034年12月量产),从而在2035年初让新组建的3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形成战斗力。

    中重集团没有让海军失望,也就丢掉海军的大订单。

    2033年4月,第一架yj一16b(y是试飞代号)顺利升空,首飞时间比yj一16a还提前了2个月。当年年底,定型试飞工作完成,海军正式赋予其j一16b的代号,并且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份在2034年12月31日之前采购第一批24架的意向合同。也就是说,只要中重集团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量产准备工作,海军就将大批量采购j一16b。事实上,中重集团只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量产准备,在2034年10月3日向海军交付了第一架批量生产型的j一16b。当年年底,海军接收了24架j一16b之后,又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笔总价值980亿元的采购合同,要求中重集团在2035年5月底之前交付另外72架j一16b,以及四个大队的后勤维护设备,与12套模拟训练设备。

    因为j一16b的试飞时间在j一16a之前,所以j一16b的生产工作也排在了j一16a前面。

    直到2034年12月15日,空军才接收第一架批量生产型的j一16a,并且在次年年初与中重集团签订了一份包括360架战斗机c15个航空兵大队的配套设施c36套模拟训练装备在内的,总价值超过4000亿元的巨额合同(款项在战斗机交付之后支付)。另外,双方还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即中重集团如果能在2035年5月底之前交付10个大队的j一16a(包括配套设施),空军将给予中重集团总采购费用10的奖励。

    显然,空军的这份合同针对的就是即将爆发的战争。

    实际上,到2035年5月31日,中重集团不但完成了海军96架的订单,还向空军交付了312架,也就是13个战术航空兵大队的j一16a,超额完成了空军的订单。到6月底,另外48架j一16a也顺利交付给空军。因为中重集团的生产效率非常惊人,所以海军在5月底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份包括120架j一16b采购合同,空军则在7月初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份包括192架j一16a的意向合同。毫无疑问,这两份意向合同也是为战争准备的,毕竟谁也无法肯定将在战争中损失多少战斗机。

    战争爆发的时候,空军拥有360架j一16a(实际形成战斗力的只有240架),海军拥有216架j一16b(实际形成战斗力的只有144架,且全部为舰载型)。

    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数量只是次要因素,关键还是性能。

    若论空战能力,别说f一46i,就算美国空军的f一42a也不见得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