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多用途(第3/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末端拦截系统都是部署在车辆上的,可以在战场上迅速机动,所以用战术战斗机对付末端拦截系统的战术非常有限,风险也非常巨大。更重要的是,末端拦截系统主要对付的不是战斗机,而是各类对地攻击弹药,如果采用传统的反辐射攻击战术,攻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虽然有足够的情报证明,蛮度防空兵装备的末端拦截系统仍然基于传统武器,也就是以速射炮c近程防空导弹为主,而不是以能量武器为主,但是其拦截能力也不容忽视。首轮轰炸中,j一17a投下的弹药有半数以上遭到拦截。如果不是裴承毅派出了更多的战机,发起饱和攻击,恐怕轰炸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对付末端拦截系统的战术行动中,饱和攻击的代价太大了。

    蛮度防空兵总共装备了近百套末端拦截系统,如果用4架战斗机对付1套末端拦截系统,且摧毁概率在80左右,要想摧毁所有末端拦截系统,空军至少需要出动400架战术战斗机。在以往的战争中,这个问题还不是很突出,毕竟空军有足够的战斗机。问题是,此次战争中,可以利用的前线空军基地非常有限,如果用400架战术战斗机对付蛮度防空兵的末端拦截系统,其他的任务就得搁在一边。

    裴承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动用陆航的d一26b。

    作为“飞行坦克”,d一26b可以顶着末端拦截系统的炮火发起攻击。

    换句话说,此轮战斗拼的就是d一26b的生存能力。

    8点35分,d一26b机群刚刚进入蛮度领空,裴承毅就来到了战术指挥中心。

    世界上没有打不坏的武器,也没有打不下来的战机。

    8点37分,出现了开战后的第一个战损。

    一架攻击西姆拉空军基地的d一26b在投弹的时候遭到至少3辆“陆军中士”30毫米自行高射炮的密集攻击,虽然高强度合金装甲挡住了所有射向关键部位的穿甲弹,但是机身次要部位严重受损,左侧推进器报废,在只剩下一台发动机的情况下,d一26b无法飞越帕米尔高原,只能前往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迫降。万幸的是,2名飞行员都安然无恙。

    为了搞清楚损伤情况,找到d一26b的防御缺陷,陆航立即派出2架dz一25c,前往克什米尔地区把飞行员,与d一26b的残骸运回国内。裴承毅不得不调整作战安排,让空军出动4架j一16a为dz一25c护航。

    有损失并不奇怪,裴承毅并不认为这是一场零损失战争。

    8点41分,第一架d一26b被击落。

    战斗发生在东部战场上,执行攻击任务的d一26b从超低空在逼近位于科希马郊区的战区防空司令部的时候,遭到隐藏在右侧山崖上的防空系统的突然攻击,30毫米穿甲弹如同暴雨般的笼罩住了d一26b,随后至少有2枚近程防空导弹在10米内爆炸。因为主要受损部位位于机身上部,而机身上部又是防御最薄弱的地方,所以d一26b的飞行员在做出最大努力之后,不得不弹射逃生。

    裴承毅没有迟疑,立即让特种部队出动,前去营救跳伞飞行员。

    救回飞行员的把握并不大,因为d一26b的坠毁地点离蛮度军队太近了。

    8点45分,又有1架d一26b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高射炮击落。

    战斗仍然发生在蛮度东部地区,执行攻击任务的d一26b已经投下了炸弹,转向返航的时候正好从一处隐蔽的防空阵地上空经过,在数秒之内至少遭到8枚近程防空导弹与数百发30毫米炮弹的密集攻击。虽然飞行员以最快的速度甩掉了6枚导弹,但是在右侧发动机被击毁的情况下,再也无法摆脱另外2枚导弹。更加糟糕的是,飞行员没有来得及在导弹命中之前弹射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