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七章 压力就是动力(第3/5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个战斗旅分散在防线上,根本无法集中兵力攻打那格浦尔。

    蛮军的反击行动暴露了蛮军的意图,那就是切断38军的补给线。

    到此,强攻赖布尔已经不大可能。

    事实上,裴承毅也没有想过强攻赖布尔。

    36军c38军与39军在东面的表现,全都在为攻打苏拉特服务。

    17日夜间,除了54军在苏拉特东面做好了进攻准备之外,21军守住了防线左翼,24军站在了54军南面,37军已经到达嫩杜巴尔,27军则守住了后方防线。也就是说,裴承毅在苏拉特方向上集中了5个军的兵力,就算除掉担任防御任务的21军与27军,仍然能够用3个军攻打苏拉特。

    3个军的兵力不算多,但是不要低估54军!

    此时,共和国陆军的4个重装甲军全部参战,66军主导攻打新德里的作战行动,38军肩负起了攻打赖布尔的重任,39军已经到达维沙卡帕特南,54军则是攻打苏拉特的绝对主力。同时派上4个重装甲军,即与战役目的有关,又无形中对4个重装甲军产生了压力,让4个重装甲军比拼实力。

    裴承毅非常有把握,54军不会落于人后。

    实际上,4个重装甲军的军长也很清楚,这场战役很有可能决定4个军的命运。

    陆军裁员势在必行,战略反应军要裁减,重装甲军也要裁减。虽然早有传闻,不会一次性砍掉所有重装甲军,毕竟共和国拥有上千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陆地边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即便从保卫本土安全出发也需要重装甲部队,但是绝对没有必要保留4个重装甲军,能够在战后保留3个重装甲军就非常不错了。

    问题就在这里,到底裁掉哪个重装甲军?

    虽然总参谋部与国防部都没有就裁军问题正式表态,但是按照绝大部分人的观点,38军与39军肯定不在裁减之列,因为这2个军太有名了,在陆军中的地位太高,从这2个军中走出来的将军成百上千,影响力非常大。如果不裁38军与39军,就只能裁减54军或者66军。即便54军的官兵不相信自己会被裁减,毕竟54军的影响力不在38军之下,但是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不管是54军c还是38军或者39军,都有遭到裁减的可能。到底裁减哪个军,就得看谁的表现最差了。

    走到这一步,54军的地位最尴尬。

    虽然66军的参战时间最晚,但是66军肩负起了攻占新德里的重任,只要顺利拿下新德里,66军就将天下闻名,其战功将得到公认。38军的参战时间也比较晚,但是在攻打博帕尔的行动中立下了重大功劳,现在又在攻打赖布尔,两场战役足以巩固38军的地位。39军参战比较早,攻打加尔各答就是一个大功劳,现在又占领了维沙卡帕特南,说不定还会担负起攻打海得巴拉的重任,战功肯定不少。虽然54军最早参战,但是在前面几场战役中都与其他军配合,被77军与24军抢走了不少功劳。攻打巴特那的行动没有什么难度,攻占安拉阿巴德则基本上靠围城取胜,如果不能在苏拉特好好表现一番,54军将是4个重装甲军中战功最少的一个。用曲茂康的话来说,要想保住54军的番号,不但要打下苏拉特,还要再接再厉,攻占孟买!

    带着部队上前线之前,曲茂康让警卫员为自己准备了一条裹尸袋。

    不成功,则成仁。

    为了表明决心与意志,54军的3万多名官兵自发发起联名活动,将1条54米长c写满了3万多名将士姓名的“联名信”寄到了前线指挥部。

    虽然这个做法有点幼稚,也有点极端,但是足以让裴承毅相信,54军不会空手而归。

    似乎预感到54军会拼命,裴承毅在17日夜间调整了作战部署,让21军c2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