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章 下基层(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想打赢未来战争,必须拥有一支空中化的陆军;共和国陆军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在陆军发展史上,并没严格区分“轻型化”与“空中化”。

    按照比较普遍的观点,“轻型化”是“空中化”的第一阶段,以扩大空运力量c建立以垂直起降运输机为代表的陆军航空兵为“空中化”的第二阶段,“空中化”的第三阶段则是按照战略与战术区别空运力量c陆军获得了独立空运能力。

    不管怎么说,在考虑空中支援的时候,裴承毅必须考虑空运力量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在战略运输机c战术运输机与垂直起降运输机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垂直起降运输机与战术运输机。因为战略运输机的航程都足够大,往往承担运送作战物资的任务,所以受地域的影响并不大,即便部署在共和国本土,也能参加作战行动。战术运输机的问题稍微麻烦一点,虽然战术运输机的适应能力远超过战略运输机,y一14c甚至能在长度不到600米的沙质跑道上起降,但是受航程与作战任务的限制,战术运输机往往得靠前部署,尽量缩短运输半径,以提高空运效率。垂直起降运输机的问题最大,虽然dz一25c与d一26b一样,可以在任何地点部署,甚至不需要专用基地,但是dz一25c需要承担大量物资运送任务,部署地点必须靠近交通枢纽中心,最好是火车站,减轻地面运输的压力;这一要求极大的限制了垂直起降运输机的部署范围,也带来了相应的麻烦;要知道,大部分火车站都在城市或者城镇内部,附近缺少部署dz一25c机群所需的场地。

    与战术航空兵一样,空运部队也分成三个级别进行部署。

    提出要求后,裴承毅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专门负责后勤的参谋人员。虽然这让人觉得他有点不负责任,但是裴承毅没有多少后勤管理经验,基本上只知道提要求,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细节问题。如果让他胡乱安排,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还不如让懂得后勤工作的参谋去负责。

    安排好这件事,裴承毅开始着手制订作战计划。

    按照他最初的想法,首先集中力量攻打海得巴拉,然后挥师南下,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同时推进,最终占领蛮度半岛南部地区。按照这套方案,大规模作战行动最快也就只能在春节之前结束。当然,这么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即在战役初期集中力量打下海得巴拉,减轻地面部队的作战负担,让更多的部队得到充足的休整机会,向南挺进的时候,可以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加快挺进速度。如果不考虑作战时间,这套方案的可行性最大,而且对各作战部队的要求也最低。

    现在的问题是,必须考虑作战时间。

    要在年内结束大规模作战行动,就不能只在一个方向上做文章。

    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动不能变更,而南下进攻的时间必须提前。

    如此一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援力量再次被分散,空军c陆航与海航不得不为两个方向上的进攻部队提供支援。

    分散支援力量的直接后果是,必须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

    与安排后勤保障工作一样,裴承毅把细节统筹交给了袁晨皓。

    在前期作战行动中,袁晨皓的表现非常醒目,处理细节事务的能力最值得称道。某些时候,裴承毅都不由得感叹,如果当初选的不是袁晨皓,而是一个跟他差不多的军官,恐怕很多事情就得由他亲自负责了。

    根据袁晨皓的计算结果,如果海得巴拉方向上的支援力量减弱50,就得多投入1个野战军。这还是最低投入,为了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打下海得巴拉,还得准备至少1个旅的预备队。如此一来,光是攻打海得巴拉就需要动员3个野战军与1个空突旅。

    3个野战军中肯定有39军,而按照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