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章 下基层(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承毅的意思,另外2个野战军为战略反应军,要么是21军与24军c要么是36军与37军,而裴承毅倾向选择后者,因为36军与37军有在该方向上的作战经验。空突旅比较好安排,不管是哪个旅,问题都不大。

    确定了攻打海得巴拉的兵力之后,裴承毅与袁晨皓在南下主攻方向上产生了分歧。

    按照袁晨皓的意思,既然已经在海得巴拉方向上投入了重兵,就应该把南下主攻方向放在阿拉伯海沿岸地区,用2个重装甲军c3个战略反应军与至少2个空突旅组成一支规模庞大的突击部队,重装甲军负责扫荡沿海平原地区,战略反应军负责扫荡内部山区,空突旅负责前进突击任务。如此一来,只需要投入支援力量的30就能在该方向上取得突破,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特里凡得琅。而根据袁晨皓的估计,最快能在12月初c最晚能在12月中旬占领特里凡得琅。

    看上去,袁晨皓的建议很有道理,可是裴承毅却并不认同。

    分析战局的时候,裴承毅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后勤保障,二是突击的正面宽度。

    地面部队从苏拉特南下,向特里凡得琅突击,沿途需要攻占包括孟买c胡布利c塔尔瓦尔c门格洛尔c卡利卡特c科钦等数十处城镇,其中不少是大城市与战略要地,就算投入5个军加2个旅的兵力,推进速度都不会快到哪里去。更要命的是,部队南下的时候,跟在后面的只有共和国陆军的后勤保障部队,孟加拉国与尼泊尔的军队不会南下,巴基斯坦的军队则在蛮度西北地区晒太阳,占领科钦后才能得到斯里兰卡陆军的援助。也就是说,在长达1500千米的后勤保障线上,只得靠自己了。

    针对这个问题,袁晨皓认为可以通过占领港口解决。提出这个想法之后,袁晨皓也觉得站不住脚了,因为每占领一处港口,就意味着将要留下一支部队守卫港口。虽然出发的时候有5个军加2个旅的兵力,到达特里凡得琅的时候,恐怕就所剩无几了。如果真要按照袁晨皓的方法打,就得出动7个军加5个旅的兵力。在总共只有14个军,且3个空降军的空降旅无法在战役初期参战的情况下,裴承毅没有任何理由将半数以上的作战部队放在一个方向上。

    如果说后勤保障拖住了后腿,那么突击正面宽度就挡住了去路。

    与后勤保障相比,突击正面宽度的问题更加突出。

    蛮度半岛西高东低,从南到北横贯半岛的西部山脉成为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两侧的平原地区分割开来。相对而言,东部平原更加广袤,西部平原则非常狭窄。如果按照袁晨皓的提议,出动2个重装甲军与3个战略反应军,以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宽度,别说让2个重装甲军同时推进,就连1个重装甲军都容不下。让战略反应军扫荡内陆山地更加离谱,战略反应军不是山地部队,最适合山地作战的是空中突击旅,而裴承毅手里只有6支空突旅,不能随意浪费。因为正面摆不开c侧翼难以取得突破,投入前线作战的部队非常有限,所以用上再多的兵力,也等于浪费。

    按照裴承毅的看法,重点还是得放在东面。

    攻打海得巴拉的时候,派遣2个战略反应军与2个空突旅从沿海平原南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金奈,并且占领金奈港。到此,突击部队分头行动,1个战略反应军与1个空突旅向西突击,攻打班加罗尔,另外1个战略反应军则继续南下,扫荡蛮度半岛南端东南部地区。战役行动的初期以攻占金奈为主要目的,原因很简单,按照共和国与斯里兰卡达成的秘密协议,共和国占领金奈之后,斯里兰卡将派遣地面部队协助作战,也就是为共和国陆军提供后勤保障。

    当然,裴承毅不是哪种喜欢一只手打仗的人。

    东线为主攻方向,不等放弃西线。按照裴承毅的想法,东线突击开始前,就得从苏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