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易筋伐髓(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逻辑上并不成立。如此一来,王元庆必须在此之前用其他手段,比如出台行政法案或者临时法案,首先承认“全民表决”的法律地位。

    不管怎么说,“宪法修正案”可以看成是共和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巅峰。

    道路是艰辛的,前途也是美好的。

    可以说,除了目标过于远大之外,所有优势都在王元庆的手中。军队不用多说,就算第三次军事改革伤害了很多军人的利益,因为项铤辉要等到新政府成立之后,也就是向下任国家元首请辞之后才会离开总参谋部,而军队的高层,也就是“少壮派”早就与王元庆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只要王元庆还住在元首府,军队就会无条件的听从指挥。民众的支持更不是问题,在占共和国总人口大约七成的“改革派”中,就算不是所有人都会支持“宪法修正案”,也有绝大多数会站在王元庆这一边;事实上,就连一些政治改革的反对者也能从中获益,从而成为“宪法修正案”的支持者。最后就是全体代表大会的代表,如果不出所料,肯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随后在争辩中通过新法案;用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共和国并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议会制度,在所谓的“议会”中没有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也就没有不同的政治主张,绝大部分“议员”都是名副其实的“甭派”,也就是常说的“骑墙派”,只要大的政治方向没有动摇,表决往往只是走过场的仪式化工作。

    正是如此,从一开始,共和国的民众就被美好的未来冲昏了头脑。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宪法修正案”给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带来的好处。

    “土地所有制改革”方面,王元庆提出的方案比很多人想像的还要理想,不但针对既得利益群体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对未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做了规定。更重要的是,“土地所有制改革”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户籍制改革”一同提出来的。仅此一点,就足以让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特别是中产阶级成为改革的坚定拥护者。要知道,“户籍制”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进入21世纪后成了共和国社会矛盾的主要诱引。别的不说,世纪初的高房价问题就与户籍制有着密可分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户籍制”存在严重违宪的嫌疑,因为“户籍制”与宪法中规定的公民享有的社会公共权利相抵触。按照王元庆提出的改革方案,除了将现有的“使用权”按照一定比例转变为“所有权”之外,从新宪法生效之日开始,共和国现有的全民所有制土地中,除了公共用地c自然保护区c基础设施用地之外,其余土地将通过拍卖的方式私有化,变卖国有土地所得归入“国家主权基金”,为全部公民共同享有;集体所有土地通过集体协商,在合理c合法的前提下加以解决;从新宪法生效之日开始,户籍制度全面作废,在现有共和国居民身份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共和国全民档案”,“居民身份”变为“公民身份”,任何共和国公民从出生之日开始就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号码,并且凭此号码享受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因为涉及到“公民身份”的细节问题太多,所以在官方公布的相关消息中没有全面提及,只是强调了“公民身份”是确保公民自由活动与自由居住权的基石。当然,从立法的角度看,要想建立起完善的“公民身份制度”,需要的就不是一次宪法修正案这么简单了。

    实际上,对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来说,最看重的还是“宪法修正案”中的第二点。

    简单的说,第二点就是“直选法”。

    政治改革搞了10年,在实现了县市一级代表直选之后,通过直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与最高领导人早就成为了全国公民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王元庆不失时机的提出“直选”,摆明想借此争取全国绝大多数公民的支持。

    问题是,“直选”并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