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玩概念(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争进入机械化时代之后,火力投送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不管是炮兵还是航空兵,扮演的都是火力投送者的角色。作为机械化战争巅峰代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都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投送能力,而真正具备足够的兵力投送能力的却只有美国。纵观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美国能够在太平洋战场与欧洲战场上投送足以击败敌人的兵力,并且最终击败敌人。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火力投送不再以量取胜,而是以精确取胜,因此战争对火力投送能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质量取代了数量,技术成为了致胜关键。作为另外一个致胜因素,兵力投送的手段却没有得到实质性进步。事实上,即便到了印度战争期间,兵力投送仍然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共和国陆军航空兵能够在印度战争中决定战场局势,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兵力投送能力。

    按照裴承毅在战后做的总结报告,5大取胜因素中,快速投送兵力排在了第二位,仅次于结点化的网络信息指挥系统。按照陆航提交的统计报告,印度战争期间,dz一25c机群的平均日出动率超过2架次。因为印度战争持续了近半的,也就是说,800架dz一25c在这半年期间,必须保证每天飞行2个架次,所以这绝对算得上是非常出色的表现。要知道,和平时期,dz一25c机群的日均出动率肯定不回超过05个架次,即每2天飞一次。如果换成使用传统动力系统的垂直起降运输机,比如美国的v22或者qz一25b,以半年为准的日均出动率肯定在03个架次左右,也就是每3天出动一次。事实上,大部分使用传动动力系统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在连续出动20个架次后都要进行全面检修,在连续出动100到200个架次后则得进行大修,持续飞行300个架次则要返厂大修。而在整个印度战争期间,500多架坚持到战争结束的dz一25c都持续飞行了近400个架次,期间只进行了2次全面检修与1次大修,而且事故率还不到万分之三。如果换成v22,恐怕事故率会达到百分之三以上。由此可见,陆航的战术空运能力有多么出色。

    印度战争之后,受军事改革影响,即战术空运全部由陆航负责(空军撤消了战术运输机群,集中精力搞替代所有y一14与y一15,并且提到y一16早期型号的通用运输机),陆航找到了主要发展方向,即全力提高战术空运能力,通过发展通用平台,研制替代d一26b的低空攻击机。

    事实上,陆航也不可能同时研制两种战术平台。

    说直接点,就算陆航有钱,这样的计划也不会得到批准。

    暂且不说国防部会不会批准两种战术空中平台,在陆军全家都吃不饱的情况下,陆航到处显富,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针对这一情况,陆航采取了“曲线救国”的发展方针。

    在2036年初,陆航就提出了“通用型战术空中平台”的研制项目,并且得到了装备办公室的首肯,得到了启动资金(因为陆航在印度战争中的优越表现,加上吞并了空军的战术运输机群,所以陆航获得了独立预算权)。到2037年底,也就是开始制订2038财年度国防预算的时候,陆航的研制计划受到影响。按照新上任的国防部长提出的要求,在dz一25c并没有落伍的情况下,陆航不应该花几百亿研制一种全新的空中平台,应该尽量挖掘现有装备的潜力。万幸的是,陆航早就做好了准备,将申请到的研制经费的大部分用在了dz一25c平台的改进工作上。

    事实上,陆航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研制全新的空中平台。

    申报研制项目的时候,陆航的想法就是改进dz一25c,启动全新研制计划,主要目的是完成技术积累,为今后开发更好的空中平台打下基础。

    从实际情况来看,dz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