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玩概念(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c完全能够满足未来作战需求。

    陆航没有急着提出dz一25c的改进计划,主要是陆军没有急着提出未来主战平台的研制计划,而陆航是为陆军服务的,陆航的战术空运平台与装甲部队的主战装备的相关数据必须高度吻合,比如主战坦克的标准战斗质量为30吨,那么陆航战术运输机的标准空运能力就应该以此为标准(一般是会放大10到20,及在设计的时候要求33吨到36吨的标准空运能力)。

    虽然按照一般的做法,或者说西方国家的做法,因为空运平台的研制成本与研制周期都超过了地面主战平台,所以应该按照针对未来战争的设想,首先确定运输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空运能力c货舱尺寸c续航能力等),再由运输机性能指标来确定地面主战平台的技术指标。但是这套研制方式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地面主战平台的战术性能往往会因为过于迁就战略性能而受到影响,导致难以完成作战任务。拿美国陆军的“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来说,就是因为需要用130运输机空运,导致其基本重量必须控制在20吨左右,使其防护能力大受影响,只能在低强度的地面战斗中发挥作用,在高强度的战斗c特别是在装甲对抗战中几乎没有生存能力。

    针对这一请情况,共和国陆军采用了倒置的研制方式,即首先研制地面主战平台,再由地面主战平台的技术指标(主要是战斗重量与外形尺寸)来研制空运平台,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地面主战平台的作战性能。

    正是如此,直到dz一31c与db一30d的技术指标出台,陆航才开始改进dz一25c。

    事实上,dz一25c的改进项目,也就是后来的dz一25e并不复杂(dz一25d是在c型基础上针对出口的改进型号,主要就是取消了一些共和国陆军才有的装备,并且按照客户的要求增加某些次要设备)。原因很简单,dz一31c与db一30d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初始型号基本上没有差别,即便不对dz一25c做改进,也能进行空运。当然,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加上陆航的dz一25c机群在印度战争期间过度使用,导致机体结构严重劳损,而进行延寿改进的费用不比采购一架全新飞机的费用低多少,所以在需要更换运输机群的时候,陆航有足够的理由对dz一25c进行改进,购买一种更加出色的运输机。

    确定改进指标的时候,陆航就明确提出,新的运输机要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空运dz一31c或者db一30d(前者更重,而后者的尺寸更大),并且在不做停留c空载返航的情况下完成2500千米的空运任务(相当于在保留15分钟的续航时间的基础上,满载续航力要达到4000千米),并且在24小时之内执行4次空运任务。虽然陆航没有提出更加具体的性能指标,比如巡航速度c飞行高度c是否采用模块化设计等等,但是从这些总体技术指标来看,改进之后的运输机必须具备每小时1100千米以上的巡航速度,并且将起飞前的准备时间缩短到15分钟之内(这就要求能源系统与货舱采用模块化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么高的要求,等于研制一种全新的运输机。

    事实上,陆航确实是这么做的。

    dz一25e定型的时候,除了动力系统与主承力结构之外,其他部分全是全新研制的,与dz一25c的通用性不到30。整个系统中,最有创新性的就是模块化的“货物承载与维持平台”,说直接点,就是完全独立出来的货舱与载员舱。除掉货舱或者载员舱,dz一25e就是一架只有机身承力结构c机翼c能源系统与推进系统的飞机。执行运输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挂载载员舱或者货舱(货舱又分为增压密封货舱与开放式货舱),连接货舱与载员舱的工作由飞行员遥控完成,而且只需要5分钟。也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