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两难处境(第1/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两难处境

    用章忠宪在离任前的话来说,共和国空军的最大威胁不是战场上的劲敌c也不是其他国家的空军,而是日益壮大的共和国天军与如日中天的共和国海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天军正式成立,不但创造了历史,还将改变历史。

    早在20年前,首任天兵司令,也是天军的缔造者连林涛上将就明确提到,30到50年内,天兵将全面取代空军,成为最主要的打击力量。

    虽然在当时看来,连林涛过于乐观,因为决定天兵(军)能否取代空军的关键因素不是站得更高,而是能不能把航天发射成本降下来,也就是把天兵(军)的作战效费比提高到一个能够被接受的水平。而在21世纪20年代初,即可控聚变核电站全面推广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能够在50年内把航天发射成本降低到航空成本的水平。即便在可控聚变核电站全面推广之后,也就是电力价格降到接近零的时候,受自身因素限制,仍然有很多人认为,航天发射成本不可能在50年内降低到航空成本的水平。按照某些人的观点,能在100年之内把航天发射成本降下来,也就是让天兵(军)取代空军,就算非常不错的了。但是到2037年初,也就是全面核裁军协议在伦敦得到20多个国家的元首与首脑支持后,天兵(军)的发展前景顿时变得异常光明。用当时的话来说,《伦敦条约》本身就是一份为了战争而准备的条约,该条约全面生效之日,就是世界大战爆发之日。

    不管怎么说,这个观点并不悲观。

    当世界大战变得不可避免,只是什么时候爆发的时候,不管是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超级大国c还是有资格抗衡超级大国的准大国c乃至一些地区性强国都会重视军备,甚至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提高国防实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成本将不再是天军发展的障碍。

    事实上,共和国率先将天兵提升为天军,即成立第四个独立军种,就证明了天军的光明前进。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在天军上大做文章,就是在完成当年美国没有完成的事,用一场烧钱的军备竞赛来拖垮美国。虽然美国当局的表现比当年的苏联好多了,没有与共和国直接较量,而是在核裁军问题上做文章,希望借助核裁军与国家战略防御体系对抗共和国在航天领域的挑战,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美国建立天军的时候,这场注定会耗光两个超级大国全部实力的军备竞赛就开始了。

    现在大家关注的不是天军能否在2065年之后的战争中取代空军,而是天军将在多大的程度上改变战争的面貌。如同空军的出现,把战争代入了立体时代一样,天军的出现,能不能把战争代入“太空时代”呢?

    与外界的评论相比,军队内部的认识更加清楚。

    在第三次军事改革中,唯一没有受影响c还得到了很大好处的就是天军。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绝密情报,在2041财年度的国防预算中,天军的份额高达17,仅次于获得19的海军,高于获得16的空军与145的陆军。更重要的是,在2037年制订的天军长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在2045年之前,天军必须具备完善的战略防御能力(原计划在2060年完成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全部建设工作),在2055年之前具备有限的战略打击能力(专指使用常规弹药对全球各地的高价值战略目标的打击能力,与传统意义上使用核武器的战略打击能力完全不一样),在2065年之前拥有全面打击能力(包括针对各种战术类目标c乃至有时效性的战术目标的打击能力,并且拥有多次往返大气层的作战能力,从而具备取代空军的能力)。

    虽然这一发展规划完全按照《伦敦条约》中规定的核裁军进度计划表制定,可操作性并不强。比如早在2039年,n就报道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