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低空力量(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用途战斗机的实战价值。

    战争还未结束,共和国空军的梅乐驰少将与美国空军的乔伊斯李少将就先后提出了一个让两国空军震惊不已的理论,即重型制空战斗机会被迅速淘汰,统治未来天空的除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空天战斗机之外,就是专门为空中战斗而生,具有极强的敏捷性c拥有完备的空战系统与主动防御系统c能够在任何恶劣环境下作战c造价相对低廉c能够大批量装备部队的轻型制空战斗机。

    这个理论提出来的时候,两国空军的高层都没有认识到其重大价值。

    不管怎么说,对于两国空军的高层来说,根本不可能相信,统治天空的重型制空战斗机竟然会被淘汰,而且取代它的会是“地摊货”般的轻型制空战斗机。

    万幸的是,两国空军的高层都没有忽视这个理论。

    在必须承认实战结果的情况下,空战战术变革早晚都会到来。对于两个超级大国的空军来说,谁能在空战理论上走到前面,并且率先摸索出新的空战战术,谁就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

    可以说,当时两国空军都有点饥不择食。

    用雷靖鸣的话来说,不管是谁,只要能够提出革命性的战术思想与作战理论,都能得到空军的支持。

    正是如此,战争结束后不久,共和国空军就改装了几架j一17e,用其与j一16d进行空战测试。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梅乐驰在晋升为空军少将之后就离开了南亚战区,前往位于共和国西北的空军实验基地,亲自负责“对抗部队”的工作,也就是用改进后的j一17e来验证他的空战理论。

    美国空军的动作也很快,用f一54c战斗机组建一支类似的对抗部队。

    虽然共和国与美国空军都没有公开相关消息,但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梅乐驰与李的理论彻底改变了空战的面貌。

    与争夺制空权一样,空中支援也遇到了挑战。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因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信息干扰力度,导致战场通信始终无法保持畅通,从而让空中支援形同摆设。为了发挥空中打击的力量,交战双方都只能让执行支援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在距离战场数百千米的地方,用防区外武器打击敌人的固定目标,或者是对敌阵地进行覆盖式轰炸。

    显然,这绝对不是双方地面部队想要得到的空中支援。

    用当时负责美军空中作战的李少将的话来说,如果有得选的话,他宁愿用那些10亿美元1架的f一54c去交换在20年前退役的a一10c,因为拥有“空中坦克”之称的a一10c能够顶着敌人的防空炮火为地面部队提供最直接的火力支援,而娇贵的f一54c甚至不敢冒险进入敌人远程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

    李的抱怨,正好说明了问题。

    实质上,这也是共和国空军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对付弱小敌人的时候,甚至在对付地区强国的时候,几轮高强度的空中打击就能摧毁对方的防空系统,取得绝对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别说f一54c与j一17e这类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就算是普通民用飞机,只要飞得够高,都能都敌人的头顶上转几圈,再安然无恙的返回后方基地。也就是说,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多用途战斗机保持足够的飞行高度,就不会受到威胁。如此一来,多用途战斗机抗损毁能力差c生存能力低下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就不会暴露出来。

    显然,不是任何战争都会如此得心应手。

    在需要顶着敌人的防空火力执行打击任务,而且必须用飞行员的眼睛去寻找与瞄准目标的时候,多用途战斗机的致命缺陷就暴露无遗了。

    实际上,这也正是“多用途”惹的祸。

    虽然在共和国空军中,j一17e的任务就是对地打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